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存 >> 正文

广告赞助

最新文章

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

阅读排行

自然功(4)

作者:徐伯威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六、调息

自然功虽然强调要达到深匀细长的腹式呼吸,但它从来不允许用主观意志去支配呼吸的次数和形式。

必须知道,人体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单位,它的全部生命过程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呼吸的次数和形式亦各自有它们的规律,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只能像对待自然界的水、火、风、电等事物的客观规律那样去对待呼吸规律,不能违反它,只能顺应它、认识它、因势利导地运用它,使它为人所掌握,有利无害地为人的健康服务。

例如说:一般人在平常时候的呼吸次数是一分钟十六次左右,这是呼吸次数的规律,不能够一下子就凭主观意志去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规律。要想一下子硬要减少呼吸次数,只能是暂时的,而且是有害的。但是,练气功却可能使呼吸 次数逐渐减少到每分钟只有六次左右,甚至有时每分钟只呼吸两次。

又例如:人在婴幼儿时期是以腹式呼吸为主,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地改变为胸式呼吸为主,成年以后基本上是胸式呼吸。这是呼吸形式的一般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想一下子硬要改变呼吸形式只能是暂时的,而且是有害的。但是,练气功却能够逐渐地改变呼吸的形式。

我的体验是:初练自然功的阶段,只有正在练的时候才能逐渐使呼吸形式变成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为辅,不练功的时候就难以保持这种形式。然而在长期练功之后、神经系统对于腹式呼吸形成了一触即发的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又使这个条件反射的反射弧形成了动力定型——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之后,就能够随时随地都保持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为辅的呼吸形式。这是不练功的人和初练功的人所办不到的。

不允许练功的人用主观意志去干扰容观存在的呼吸规律,也就是不允许硬要去支配呼吸的次数和形式,是自然功不致发生偏差的关键之一,是它的一个优点。

这同其他的气功流派相比,好像自然功缺少了一个调息的环节,其实并非如此。

自然功的返光自照在照见自己身体的姿势与意念活动的同时,也当然会照见自己的呼吸情况。前面提到的陆游,他照见自己的呼吸是绵绵不绝、浩荡而匀净无声的深长呼吸;一个初练自然功的人,则将照见自己的呼吸是粗浮浅表、长短不匀的;练功较久,则将照见自己的呼吸逐渐变为深匀细长;练功到纯熟地步,他将悠悠然地观赏自己的悠悠然的呼吸,很有利于入静和发动内气。

这种不标明调息而从返光自照中观察自己呼吸情况的练法,实际是调息法中的一种——观息法。它是生物回授性质的调息方法,是简便易做而又有效无弊的调息法,某些气功流派也有使用观息法的。

我的体验是:观息法不仅是一种调息的好方法,而且也是促使入静调心的好方法。它既能与持念法并行不悖,也能代替持念法。我有时只调息而不念佛,也能入静。但很容易入睡,这对坚持练功是有妨碍的;如果为了治疗失眠,则用观息法很有效。

七、入静

入静是练好气功的关键和基础,而入静又是最不容易办到的。

初练气功的人总爱说:不练功入静还想得少些,练功入静反而想得多些,越要入静越不得静,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想起来。

实际的情况是: 自己在练气功以后,尤其是练自然功以后,由于自己作主摆好了舒适安泰的姿势,觉得自由了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才会返光自照地察觉到自己的杂念妄想的稀奇古怪,怎么能把这种情况说成是练功入静反而想得多些呢?应该意识到,这是自己多少有了一点儿入静的境界,才相对地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动乱,是向入静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是个正常的好现象。问题只在于如何去消除那些稀奇古怪的杂念妄想而已。

我所长期使用的入静方法,却是默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以念止念,以一念代万念的"以楔出楔"的力法。前面提到过的不再重复,这里只补充一点经历体验:

当我练自然功八年之后,我已经用它治好了多种疾病。一九六二年我得了营养不良性水肿。我多少懂点医学常识,知道它是由于缺乏某些蛋白质而发生的,如果不把所缺乏的蛋白质品种补充上去,水肿是不会消失的。因此便没有用练自然功去治疗它,而是服用康复散之类的药物,以致肿到全身发亮,两眼充血,躺下就呼吸因数,只能蜷曲着喘气。最严重的一个晚上,我听见左右的人在给我准备后事,自料死在眼前,心情为之突变。那些一向纠缠不清的杂念妄想——不论是过去的恩仇好恶、当前的得失是非、未来的希望筹谋,都觉不值得再作计较,而一一烟消云散,只剩下两件事情:一件是死里求生,竭力挣扎着练自然功; 一件是万一非死不可,只有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于是拼命默念南无阿弥陀佛。

就这样既练功又念佛地搞了两天光景,忽然内气大动,冲破由于高度水肿而显得阴冷沉重的脉路关窍,在全身运行起来。于是每隔一两个钟头大量排尿一次,完全没有服药打针,也未增添任何营养,在最低的生活条件下,十六天而水肿全消。

这一事实震惊了医生,也震惊了我自己。医生的研究和结论我未过问,我自己的探索则使我得出如下的结论。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