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体力渐衰,视力更近全盲,生活需人照料,故已早离原址。只是随遇而安、萍踪无定,致屡使读者来访徒劳往返,来信亦不易收复。殊感抱歉。最后,附录40年前旧作二谒,虽时隔已久,仍可略表我当下的心境:
其一
饥来吃饭困来眠,整日无心整日闲。
日月自来还自去,世事于我如云烟。
其二
湖山终古共悠悠,山自长青水长流。
识得宇宙真面目,此心常随白云游。
命功气感谈体验
气感是练命功体验到的真气活动的种种感受。因命功主要是练气,所以得气是修命功获效应的特征。但由于功法流派不同,其所得气感也不尽相同。不论是得气的时间长短迅速,产生气感的次序先后,以及它的具体内容和活动方式,都不会完全一样。更由于人的秉赋素质和年龄、性别等等的关系,即使练同一功法、属同一流派,其所得气感也不可能一致。有的甚至练功数十年都从未获得气感。所以决不能强求一律,更不能刻意追求。有些初学者由于存心渴望,往往出现幻觉假象,其实并非真的气感,只是“意感”而已。此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务须预先防止。
笔者所体验到的大周天运行,与一般传统说法几乎完全不同(见《气功与科学》1986年第4期)。但有一读者来信,说他后来达到的大周天运行,竟与我说的完全同样。另有一位作者在其所撰文章中也说,他的大周天运行与我的体验非常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见《气功与科学》1989年第2期25页)。由此可见,我的体验并非只是我一人的单独感受。
现将我在60多年实践中所体验到的命功气感总结如下,以供参考、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气感都是在无意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绝不夹杂丝毫意念活动。也因此,两种气感之间,有的要隔很长时间。如由小周天到大周天,其间竟长达数十年之久。概括我体验到的气感,约有下列七种,分别略述如次。
一、小周天——又名子午周天,即河车运转、任督循环。这是真气升降运动的表现形式。当真气从下丹田激活发动后,经过鼓荡、窜动。即从会阴内转至尾闾,循督脉由背而上升头顶,在泥丸内盘旋数匝,然后由面部循任脉向胸腹下降,直达下丹田。这过程也并非一次完成的。先是到达大椎后即分散满背,然后成雨丝样纷纷下落。第二次到玉枕后,耳内咚咚鸣响,撞冲数次,终仍下落,为此头胀数天,但一经转至面部,除两唇外再无十分明显感觉。不过第一次面部也曾感觉雨滴样分散下落。当循督脉上升时,我妻子曾见在我脊中有一鸡蛋大小的凸出一块缓缓广行,但这现象只有一次(当时我穿的是汗衫)。
二、大周天——即五行攒簇、五气朝元。这是真气开合运动的表现形式。真气从中丹田发动,由夹脊出发,分五路,同步循阳面向外展开:一路循背项至头顶;二路循上肢外侧至指尖;二路循下肢外侧至趾尖。然后五路再同步循阴面向内收合:一路从头顶转面部,循颈胸而入膻中;二路循上肢内侧,从指尖经胸部而入膻中;二路循下肢内侧从趾尖经腹胸而入膻中。于是五路同步回归中丹田。出现这步功夫主要在中丹田有气感以后。其详情已另文专论,此处不赘述了。
三、中脉贯顶——即中宫直透、三田合一。这是在出现大周天运行后不久即产生的。当时下丹田内有一明显气团缓缓上行,如拳头大小,循中脉上冲胸窝,宛如祖国医学中所描述的奔豚气那样,但并无胀满痞塞等感觉。一直循喉冲到头顶。这时囟门和会阴同时跳动,会阴到百会就一线贯通,三田连成一气了。
四、任督交——即气分阴阳、二脉合流。据传练功者阴阳二气要经过五次相交,但我的体验却只有三交。任督交便是第一交。这时任脉阴气由神阙而出,上行至头顶百会;督脉阳气则从命门而出,同步上行至头顶百会;然后合流一起,循任脉下降进入下丹田中。
五、坎离交——即心肾相交、性命会合。这是阴阳二气的第二交,也称水火既济。其时阳气从祖窍发射,从体外直注神阙;如有一线拉住,渐渐接近,与神阙内的阴气交合;祖窍与神阙也仿佛合而为一。于是全身实体感逐渐消失,成为一团气体。
六、乾坤交——即天地交会、玄关窍开。这是阴阳二气的第三交。其时肚皮内抽,脐眼内吸,似已与背紧贴。接着下丹田内不停地旋转。继而百会与会阴也自动强烈内吸,上收天阳,下吸地阴,交会于下丹田。只觉脑中放光、耳内鸣响。
七、气进中脉——即神气合一、元神出现。真气全部收进中脉,全身气感消失,只在中脉内上下升降。继而入住中脉,顿觉通体化光而透明,入于恍惚杳冥的气功态。并同时出现“念住”和“息住”的定境,不但一念不生,且口鼻呼吸也完全自然停止。开始可能尚有胎息,即脐眼呼吸,继则丹田呼吸也停住,便转入体呼吸或内呼吸的“混元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