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清末湘军将领,湖南湘乡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后来由于他承担的事情愈来愈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曾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中留有“艰苦新尝试保身”之句,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认识到了身体保健的重要性,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他的养生观。曾国藩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他说的“君逸”就是养心,“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就是人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并提出此为“静”的养生之道。他说的“臣劳”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身体才能保持健康。这是“动”的养生之道。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1月6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