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体科学特异现象的研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也许短期内不会有重大突破,但我会非常的执着,因为人生的价值就体现于此,值得!”
──沈今川
(一)
1998年2月25日 晴
初春的早晨,带着一份好奇、怀疑、求知的心情,我来到北京地质大学拜访沈今川教授,来之前就听说沈教授是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方面著名的学者。
采访中沈教授首先谈到了“RS(1)人体场意念力摄影术”,即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拍摄出各种不同功能态下人体场辐射的真实图象,有很高的分辨率及清晰度。
沈教授讲到现在社会上对于有关“外气”、“人体场”、“特异辐射”、“屏幕效应”等一系列提法一直存在着争议,原因之一在对于一般人来说“外气”看不到、摸不着,更难亲身体验。许多气功师和特异功能人说自己可以透视人体,看到人的五脏六腑,可以看到“外气”,甚至可以看到穴位的彩色图象,有的人还具有遥感遥视,透视地层的能力。而这一切由于缺少形象化的直接证据,始终难以证实。所以许多研究人员多年来致力于开发一种方法能够直接让普通人“看”到“外气”,看到“人气”,1993年苏联科学家基里安(kilian)发明了一种研究人体辉光的高频场摄影术,能够在高频电场下拍摄到动物、植物周围的辐射场。但拍摄到的彩色电晕是否与未加高频场时的原有状态一样,还不清楚。因此如果能够在不受干扰的状态下拍摄出各种不同功能态下人体场辐射的真实图景,则将获得好多有用信息,大大促进人体科学研究走向深入。
沈教授采用高速底片直接接触式暴光。强化显影,并与显微技术结合的方法,在完全不干扰被测对象的状态下人体穴位场辐射的黑白和彩色照片,此方法简单经济,能捕捉到大量信息,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对于研究“外气”的组成、性质、意识的调空作用、屏幕效应产生的机理、人与人及人与环境交换信息、交换能量、交换物质的方式等,起了突破性的作用。
说至此,沈教授从书柜中取出几本厚厚的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影集,从中找出两本,其内容全是有关“RS人体场意念力摄影术”的实验照片。这些照片的清晰度在世界上可称上“第一流”,连许多细节的图形都照了出来,其信息含量非常丰富。结合着照片沈教授又讲了这几年在此方面研究的几点收获:1、“外气”的主要组成。
它包含有能使底片感光的微素致电电离电磁辐射或离子流,包括可见光中的绿、蓝、紫光,而且已经发现其中有能穿透黑纸及铁皮盒使底片感光的成分,因此很可能还有紫外光和低能X射线或其他具有穿透力的已知或未知的电磁辐射。
2、“外气”中能使底片感光的辐射,常常明显地受到低频信号(包括次声波)的复杂调制。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有些出现了类似DNA双螺旋麻花状的径迹,似乎外气的粒子流是“旋进式”运动着的。显然,这一切意味着“外气”具有携带大量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的重要载体。
3、“外气”处于激发状态时常具有激光(激波)的某些特征。
如聚焦很好,瞬间有很强的方向性,但可以受到意识调控或由于某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气功师及特异功能者在功能态下发出的外气辐射常具有非常可观的能量,以至能在光束经过的地方使底片药膜烧毁。
4、意识调控对“外气”辐射特征有重大影响。
“外气”是和意识分不开的,受意识调控。实际上意味着我们的思维活动、潜意识活动有可能被仪器捕捉到,且记录下来进行处理、放大,进行模拟。
5、人体场辐射是多组分、宽频带、多效应的电磁辐射,也许还有某种已知或未知的粒子流,但能使底片感观的这一部分无疑是重要的,应优先予以深入研究。同时也不忽略其他效应。
6、“外气”存在着选择感光的奇特现象,而且还可以远距离的“书写”。
7、“外气”具有显著的粒子流特性,用气来表达也是很恰当的。外气的传播运动方式很象醮满墨汁的“排笔”,有其空间运动的取向。如果运动时保持某种取向,则转折时径迹的宽度就会发生变化,因而会出现一系列尚未得到充分解释的各种复杂图形,如锯齿状、毛发状、彗星状、竹节状、蠕虫状等。
因而RS人体场摄影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RS人体场摄影术初步开发成功以来,已经获得了大量有关外气行为和特性的资料,其独特价值在于它的直观性。实验所得到的照片色彩绚丽,分辨率极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