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修道不修德,必定要着魔。”这说明古代练功的人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儒、道、佛诸家都要求从心性上下功夫。儒家提倡存心养性;道家则要求修心炼性;佛家讲明心、见性、断惑、正直。以上讲的都是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直性,不使受各种影响而蒙蔽、迷惑。从现代的气功角度来讲,就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达到高层次水平。不仅在练功当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提高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做到遇到各种刺激都不受干扰,始终保持体内中和之气。为了练好气功,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性命双修,功德并重”,这是气功锻炼的一句名言。然而,并非人人清楚功与德的关系。一般地说,功与德的关系是:练功先练性,守气更守德,功在一时练,德于一世修;修性为根,守德是本;心纯功自正,德长功自进。总之,练功人首先要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才能使练功有所收获。练功,真正进入气功状态是一个不长的时间,但强大的练功后盾——心性道德、思想品质、胸襟志趣、立身处世的锤铸,则从来没有时间限制,一天是这样,一生也是这样。实德,才不虚功。调身、调息、调心并为气功锻炼三要素,调心是主要的。因为意要随气、引气、固气、养气、练气,意还要采气、聚气、化气、气化等。整个气功过程基本体现的是个心理机制。心理平衡,真气自身就能畅达运行,人静也自会向高层次递进;心理不平衡,其它两调也难做到。所以平时的练性、练心、练德直接决定着功时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