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养生漫谈(2)

作者:宋天彬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意守的方法虽然很多,不外三个方面: 一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某处,体验其各种感觉; 二是注意身体的某种活动,加以调整;三是想象某种有益的事物和活动,回忆一些令人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经历,进行良性的自我暗示。从内外来说,“内守”则人体之腧穴、经络、肢体内脏皆可意守,所谓“专其一处,皆可止念”。最常用的是意守“丹田”,一般指脐下少腹的下丹田,可使元气归根,故有交通心肾,培补元气的作用。上丹田在印堂、囟会、百会等穴内,其说不一,都有道理,可益智健脑,但高血压者不可意守。中丹田在膻中、或脐后腰前,可益宗气、健脾胃。前丹田在脐中,也可健脾胃,补后天之气。后丹田在十四椎下命门穴,可补肾壮阳,补先天之气。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这是改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的功能,它是人体自动控制系统的司令部,就是首先抓住关键部分调整好,其余部分会自动调整平衡。意守经络气血,是动态的暗示性意守,在练周天功时, 奇经八脉、十二经脉都可意守,常用的还是以任督二脉为多,其次是带脉和阴阳跷脉。意守病灶也是一法,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有加重病情之虞,运用得当,可加速康复。意守肢体,多用于放松功。意守呼吸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数息、气贯丹田等。意守内脏也称“神光返照”,或曰“内视”,是假借性意守。如《诸病源候论》的“存念心气赤、肝气青、肺气白、脾气黄、肾气黑,出周其身。”《素问·遗篇刺法论》有比这更详细的近乎幻想的记载,如想心如日,赤气自心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等等,认为如此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以免疫。《备急千金要方》也有设想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如水渗入地,透皮入肉, 从头顶达于涌泉,四肢五脏皆受其浸。经常练习三、五遍,久之皮毛润泽,耳目精明,能食强健,百病皆去。此法与“密宗”的“宝瓶气”、《气功疗法实践》的丹田住气法相似。练动功时,意守肢体动作,或练静功时,意守姿势或假想某种活动,如按球、抱球、趟泥、涉水、打虎、推山、打拳、舞剑等,这也是常用的意守方法,可收行气活血锻炼筋骨之效。守外也叫意守外景,可注视意守的景物,也可用想象和回忆的办法,可以守静物,也可以守活动。有一种影象集意法先给视觉直接刺激,然后闭目追忆其形象,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排除杂念,而且可以改善视力,增强记忆力。采日精、翕(吸)月华也属此类。若回忆或幻想置身于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不但容易陶醉,而且对身心有益。一般认为守外不如内守更有好处,不过初练气功杂念较多时,守外更容易排出杂念而入静。守动比守静容易,有助阳的作用。而守静则有养阴作用。默念字句,意会对身心健康有益的词句,也是一种有力的刺激,即所谓“第二信号系统”。这属于自我暗示性意守,内容是很丰富的,无论内、外、动、静,都可随症选择,如默念放松、快乐、温暖、冰凉、沉重、有力、容光焕发等等。他人的诱导语言,是更实际的刺激,初练功而不易入静者,由医师用语言暗示来带功,或放录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不过诱导词的内容应因人因病而异,这也是暗示性意守。以直接刺激感官而诱导意守入静, 属诱导性意守,除上述影象法和语言暗示之外,还可用轻音乐、拍节音,甚至诗歌、曲艺、相声等等,总之,凡能使自己陶醉的文艺形式都可以做诱导手段,正如和尚、道士的撞钟、敲罄、仙乐、诵经一样。芬芳的香气,甘甜的滋味,温暖、凉爽、抚摸等刺激,都可诱导意守而入静。

练功时,应据身体阴阳盛衰状况辨证选功,阳虚选动功,阴虚选静功,或动静兼练。现代社会生活,往往使人们精神活动过多而体力活动过少,因此大部分功法,多从外动内静着手,动中求静,紧中求松,这是某些动功的特点。即使静功也并非绝对的静,而是外静内动,静极生动,如此才能调整阴阳于相对平衡之中。

随四季昼夜的阴阳变化来练功,也可调整阴阳。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子时至已时的六阳时(23时至次日11时)可以助阳,午时至亥时的六阴时(11时至23时)可以生阴。调心的意守观想,更能调和阴阳。如阳盛宜意守水与寒的意境,阴盛则存想火与热的意境。意守在下的“阴窍”(俞穴)可以潜阳;意守在上的“阳窍”可以升阳;意守阳经可以助阳,意守阴经可以益阴。运气于任督二脉的小周天功法,更可使水火既济,阴阳交泰。一般地说,动的意守属阳,静的意守属阴;守外景可以退火,守内景可以温养。

至于调息,则吸为阳,呼为阴,通过呼吸的长短时相,可以调整阴阳。《长生胎元神用经》曰:“鼻吸清气为阳,口吐浊气为阴。…··夫自修之道,能出入阴阳,合其真矣”。存气闭息,可以去寒;呼出浊气,可以清热。所以阳虚者应练吸,即注意吸气,延长吸气的时间,或吸气后停闭一会儿,再急速呼出。反之,阴虚者练呼,即注意呼气,延长呼气的时间,或呼气后停闭一会儿,使吸短呼长。

通过调身之动静开合、松紧刚柔、俯仰屈伸、上下升降等等,也可以调整阴阳。如《医学汇函》指出:有火者开目,无火者闭目;欲引气上行的治耳目口鼻之病,则屈身为之;欲气下行以通二便,健足胫,则仰身为之;欲引头病则仰头,欲引腰足病则视足。实践证明,松静功可以潜阳益阴;向上向外的升式开式可以升阳,向下向内的降式合式可以潜阳。

综上所述,三调的各种方法交错互用,就可以产生无穷的变化,因而可以调整各种阴阳偏颇的病证,无病自可保持阴阳平衡。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