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修道入门(6)

作者:田诚阳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明代百岁道人冷谦起敬在《修龄要旨?起居调摄》中讲述养生之道说:“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十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披衣起坐,叩齿集神,次鸣天鼓。依呵、呼、嘶、吹、嘘、嘻六字诀,吐浊吸清,按五行相生顺序而行一周,散夜来蕴积邪气。随便导引,或进功夫。徐徐栉沐,饮食调和。面宜多搓,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简默,皮肤宜常干沐。食饱徐行,摩脐擦背,使食下舒,方可就坐。饱食发痔,食后曲身而坐,必病中满。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身体常欲小劳,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运动故也。勿得久劳,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炁,久视伤神,久听伤精。忍小便膝冷成淋,忍大便乃成气滞。著湿衣汗衣,令人生疮。夜膳勿饱,饮酒勿醉,醉后勿饮冷,饱余勿便卧。头勿向北卧,头边勿安火炉。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大怒交合成痈疽,疲劳人房,虚损少子。触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临睡时调息咽津,叩齿鸣天鼓。先睡眼,后睡心。侧曲而卧,觉直而伸。昼夜起卧,乐在其中矣。”

中华道家在养生调摄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歌诀,早已和中华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千年流传,益寿于民。如“口开神炁散,舌动是非生。”“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静坐常识已过,闲谈莫论人非。”“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静处养炁,闹处炼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生于何处,死于何处。”等等。

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笔者劝人的养生歌诀为:“吃饭要吃素,吃粮要吃粗,穿衣要穿布,出门要走路。”

中医针药

自古以来,医道两家关系甚密、难以分解,故有“医道同源”、“医道通仙道”之说。中华道家认为:“未学道,先学医”,意思是说,想要学习修炼,首先必须以医学作为基础。因为从事丹法修炼,应当明白人体内部的经脉运行、气血周流、脏腑生理、阴阳生克等等,才不致于盲修瞎炼。学医对于修炼人来讲,至少有以下七大利益:

1.未曾学道,先须学医。这一点前面讲了。

2.擅医可以救死扶伤,是积功培德的一大途径。

3.学医能够谋生,以解决修炼的生活问题。

4.行医可以聚财,以解决修炼四要素之中“财”的问题,所谓“无财不养道”。

5.自身修炼不当或有痼疾,妨碍修持。懂得医药就可以自行调治,经云“法药相助”是也。

6.习修医药,纵使修炼不成,亦不致迁延岁月,磋跎今生。尚可行医培德,益人利已,以待来世。

7.医学是弘道的方便法门,可以获得群众的支持。所谓“道不离俗”。

自古以来,道教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大名医。如东晋时期的抱朴子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南宋的马丹阳、明代的张景岳、明末清初的付清主等等。由于道教历来对于中医学的重视,《道藏》里面搜集了一些古代中医典籍,弥足珍贵。

中医所用的药物,除了治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寿延龄。延龄药物的研治,来源于古代方士的“服食”。后来的中华道家人士保留了这一传统,坚持对于服食药物进行研究,在此方面创造了丰硕成果。服食,又称“服饵”,即通过服食药物,安神益炁,坚固形体,以保障自身的功修。这一课题,对于当今社会的群众保健,仍有相当作用。

中医的针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俗话说:“一针二拿三吃药”,针灸疗法效果迅速,去病如立竿见影。所谓:“一根银针治百病”,十分简而易行。特别对于修炼人来讲,较为实用。道教七真祖。师之中的马丹阳,擅长针灸,现在留传的“马丹阳十二针”,就很有名。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针法,虽然取穴只有十几个,但是以少胜多,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

内家拳法

内家拳法,源于中华道家,武术界向有“武道同源”、“拳道合一”之说。真正内家拳法的精髓,其实和修炼理法相通。修炼在于自我身心性命之圆满,内家拳法讲“用于人者十之一二,用于已者十之七八。”“养灵根而静心者,道艺也。”其要皆归之于大道一途。所以以道为体,以拳为用,以道悟拳,以拳证道,这就是拳法与修炼的内在关系。

一般来说,太极拳、武当拳、武当剑、形意拳、八卦拿、大成拳等,都是公认的内家拳法。这些拳法流传至今,虽然得其深义者甚少,有些较其本来面目有所变化,但是根据古来前辈留下的拳谱,以及传下的拳法拳理,可知这些拳法的根本原理,来自道家哲学和内丹修炼。

内家拳法讲究“柔”、“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快打慢,以软打硬等等,这些理法,来自《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等中华道家哲理。内家拳法注重锻炼腰肾和丹田,乃元炁(命)之所在;注意修养心性和清静,乃元神(性)之所系。故此内家拳法之道,实即性命双修之学。拳法与修炼,殊途而同归,道本一理,法无二致。试看炉火纯青的内家拳法大师,无一不是熟谙道家之学。如果没有“道”的证悟,内家功夫绝难出神入化。其实内家拳法本身,就是修炼。内家拳法的上层功夫,所炼的是无形的“炁”和“意”,这就是“大道无形”的境界,拳归于道,道融于拳。故此拳道合一,并非虚言。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