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举数例说明:
1.褚××,男,40岁,1971年起,因生气致左半身不适,有气走串感,时有胀疼,脉弦滑,苔薄白,证属肝气郁结。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取穴:合谷、太冲(双)、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均左侧)。太冲用泻法,不用意气行针,针刺入穴位后留针不动,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用补法,针刺入穴位后,手不离针柄进行意气针法。
反映:针刺入足三里意气行针后,即有一股热流(病人自述)从足三里处通到膝关节部位,由膝部又返回到腹股沟(髀关穴处),继续行意气针手法,可使热流上行到左腹(天枢穴处),最后热流终止于左胸部(期门附近)。热流缓慢地上下流动,这个流动的线路恰恰是针刺前感到不舒服的部位。此例在出现针感后即打嗝、放屁,半身不适感消失,每次行针10分钟,3次治愈。
2.潘××,女,36岁。突然头晕一日,天旋地转,不能睁眼,伴轻度耳鸣,恶心呕吐,咽干,脉弦细,舌质红。证属肝阳上亢。
治则:平肝潜阳。取穴:太冲、风池、肝俞、太溪、通天。太冲、风池、肝俞用泻法;太溪用意气针法。
反映:针太溪后行针3分钟眩晕减轻,呕吐亦止,通天穴意气行针法约4分钟,即能睁眼坐起,再手运针脑内穴后有舒适清新感。一次治愈。
3.韩××,男,10岁。左侧颈部疼痛,不能转头,欲回头时须连同全身转动已有7天。外观头歪向右侧,左颈肌紧张,触摸疼痛 ,证属风寒侵袭颈背,局部经气受阻。
治则: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取穴:耳穴颈椎,用意气针法,刺入穴位后,手搓针不放,待耳热发红时松手,嘱患者立即转动颈部。
反映:本例行针1分钟许,转头自如,疼痛完全消失。
4.赵××,女,32岁。1977年2月4日,因晨起床开箱去衣服,不慎扭伤腰部,疼痛逐渐加重,行走、梳头受限,不能大声说话和咳嗽,由人搀扶而来诊。
本例 因突然动作,腰部扭伤,经气运行受阻,气血淤滞于局部而致病。
治则:疏经活络,消淤止痛。取穴:耳穴,穴位点压,用食指尖(任何指尖),在患侧耳廓颈椎穴处点压,只用1秒钟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未用人和针法(本患者惧怕针灸)。
以上就笔者学习前人经验,总结个人体会过程中的点滴心得,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前辈和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