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内丹术与《黄帝内经》(2)

作者:李小青 来源:中医药文化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摘要:内丹术是道家核心修炼方式。内丹术正式形成并被命名是在晋唐时期。但内丹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其核心的观念和技法,在晋唐以前已经产生传播。这个“内丹术的初传”时期在内

笔者在此无意贬低成熟时期的内丹术。成熟时期的内丹术有着深刻的内涵,包孕有人体生命的奥秘,它应当是人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是少数有能力的实践者所修炼的技术;但作为适合一般民众的修炼方法,初传时期的内丹术似更能发挥养生保健的作用。胡孚琛先生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唐以前丹法虽较古朴,但易修炼,无太多秘诀,故成道者亦多,这是不容忽视的。孙思邈没有丹经传世,但依古法修炼得道,寿过百龄,亦非后世一般丹家可比。”[4] 总之,初传时期即古朴的内丹术比起成熟时期的内丹术似更便于操作、普及,易于见效。

二、《黄帝内经》中包含有初传时期内丹术的要素

受道家哲理和养生观念颇深的《黄帝内经》是包含有初传时期内丹术的要素的。胡孚琛先生就直言道:“著名的《黄帝内经》和《黄帝阴符经》,其中也隐含有内丹法诀。”〔5〕以下就阐述一下《内经》中的这方面内容。

《黄帝内经》中曾多次提到“真人”,这个所谓的“真人”道德水准极高,身体极其健康,寿比天地。而“真人”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进行后世内丹术所谓的“性命双修”的修行。《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在这段话中,“守神”就是精神的修炼即“修性”,“独立”、“肌肉若一”就是身体的修炼即“修命”。“呼吸精气”则道出了内丹术重视呼吸、强调“心息相依”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了圣人治身的原则:“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事,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圣人因为进行了内丹术的修炼(即做到心志恬淡无为),所以可以做到健康长寿。《内经》中屡屡提到“真人”,除上面那段《素问·上古天真论》外,还有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与道合同,唯真人也。”一句。只有真人才能得道。为了得道,必须像真人那样,坚持进行內练内修。《内经》中所说的真人或圣人似乎带有后世内丹学所推崇的仙人的影子。《内经》中还有一以“性命双修”治疗疾病的例子,在《素问·刺法论》中:“肾有之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其中,“净神不乱思”就是修心,“引颈咽气”等则是修身。

因为内丹术的“性命双修”的要点在于修性(心),所以《黄帝内经》对于修心的论述较多。如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一段论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们可以把这四句话视为一个内丹法诀,其所指就是内丹术最为强调的修心。修心的要旨是使原本纷乱的思绪摆脱世俗的名、财、色的影响,安定下来,内敛内守,进入高度入静的状态。“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这八个字正是对这一要旨的集中概括。后世内丹术有所谓“玄关一窍”一说,是指在高度入静的状态下,人体内会突然产生松快通透,穴位打开,经络通畅,体内正气循环不止的现象。“真气从之”应该就是“玄关一窍”所表现的效应之一。而“病安从来”这一设问句,把内丹术能有效地防御疾病发生这一效用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了。《内经》在首篇便开宗明义地把这四句话揭示出来,表明《内经》对道家以“修心” 、“清净无为”为要的内丹养生法确实是十分重视的。这一点在《内经》的不少篇章之中都有反映。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这样一段话:“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夫阴阳之气,清净则生化始,动则苛疾起。”这两段话都说明,意识的清静无为对于防御外邪的入侵以及阴阳的调和是极其关键的因素。

《内经》不仅在养生防病方面引入了内丹术,还主张在治病过程中也要应用内丹术的主要理念。《素问·汤液醪醴论》写道:“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指出,要进行针灸和砭石的治疗,患者必须去除“奢欲”,使精神意志保持淡泊平和,这样才能取得疗效。《素问·宝命全形论》有类似的记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所谓治神,就是精神的修炼,就是把精神调治到一种放松入静、无欲无求的状态。这是针刺治疗的前提。

以上是《内经》有关“性命双修”中修性(精神修炼)的一些内容。作为必须与修性并行不悖的修命(身体修炼)的内容,《内经》中也是时有提及的,具体来说,就是导引等形体的锻炼。

导引历来被丹道学视为命功,最为有名的当属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导引图”。《内经》的《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提到,对于因“地平以湿”而罹患的“韋厥寒热”症,“其治宜导引按跷”。在《素问·奇病论》中有这样的记载:“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意思为,息积(积食)这种病,不可用针刺疗法,只能用导引配以药物慢慢地加以调治。《灵枢·官能篇》主张以导引法治疗“上气不足”之病症:“上气不足,推而扬之。”《灵枢·病传篇》记载,黄帝自述自己除了从岐伯学得了九针的知识外,还通过阅读掌握了导引行气等治病方法。

以上介绍了《内经》中所包含的初传时期内丹术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后世成熟时期内丹术的形成,起到了助推作用。说明《内经》在内丹术的发展脉络中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如前所述,初传时期的内丹术,比起成熟时期的内丹术,在养生保健方面,易掌握,见效快。在当前,我们应当重视这样的内丹术,从《黄帝内经》及其他古籍中发掘出这种初传时期的内丹术的观念和技法,让我们的先祖创造的养生瑰宝,惠及当代的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胡孚琛.道学通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68.

〔2〕王沐.内丹养生功法指要〔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108

〔3〕李小青,朱慧勤,赵晓霆.试探内丹术与房中术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4):6-8.

〔4〕胡孚琛.道学通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75.

〔5〕胡孚琛.道学通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71.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