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论气功中的交泰观

作者:林书立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交则泰,这是传统气功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气功典籍中常见的“乾坤交泰”、“神气和合”、“坎离交媾”、“水火交融”,以及“摄三归一”、“三才合真”、“和合四象”等等,均是这种交泰观的体现。交则泰的观点来自《周易》。所谓“交”,即是交合、交融、紧相联系、互相统一之意;所谓“泰”,是通畅、安宁、太平、正常之意。《周易·泰传》说,泰,“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它强调只有通过“交”,才能达到“泰”的目的,如果不相交,则成“否”卦。否,“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变而天下无邦也。”这是气功学交泰观的主要依据。又,《周易·既济传》说,“水在火上,既济。”本卦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离,离为火,水处火上,水浇火熄,大功告成。中医学说认为肾居坎位,心居离位,肾水上交于心,心火下交于肾,这样水火交融,全身便能出现平衡协调。这是气功学交泰观的又一重要依据。

传统气功体现乾坤交泰的方式,主要有上下交合、体内小天地与体外大天地的交合两种,而体内同体外的交合又是常常伴随体内上下交合来进行的。交则泰的观点,一直是传统气功修炼和功法创编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现就交泰观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步阐述。

一、上下交合

传统气功以人体之首为乾,常以百会穴为代表,称乾首、天根;以人体腹部为坤,常以会阴为代表,称坤腹、地户。所以乾坤交泰主要是体现在人体上下两端的相互交合上。

人体上下交合的内容,按照气功典籍的说法,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是神气交合。脑为元神之府,故称元神宫,下腹部为元气滋生汇聚之地,故称气穴、气海。《云发七签》:“夫元气者,乃生气之源,则肾间动气是也。”让元神与元气交合,即能强化一身生化的动力,所谓“元气本一,化生有万。”(《元气论》)其二是水火交合。火即离心,心火。  《金仙证论》说:“火者神也,……皆我之真意。”实则指受元神制约的意念活动;水即坎水,亦即肾精、元精。真意与肾精相交,让心火鼓动元精,即能滋荣五脏六腑。按《道家太极门》的说法,水逢阳火则蒸而为气,返其成水时之天一真气,如逢阴寒则凝为冰霜,化为死物。其三是阴阳相交。人体头部属阳,腹部属阴。《丹经极论》谓阴阳运转乃乾坤之妙用,“使天地不运转,则一气停积,万物不生;人若不运转,则一气否塞,不产丹药,岂得与天地同其长久也。”这实际是指

人体上部气机和下部气机紧相联系,相互激荡。头部有主宰全身的神经网络,有控制内分泌的总枢纽,而腹部则有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和肾上腺、性腺等重要腺体。上下交合,阴阳运转,则可旺盛生命力,实现全身的稳态平衡。

上下交合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一)不交而自交,即不取意念升降的运作方式,只是默默地存守下腹部,让神气自然交合。常见的意守丹田类功法即属此类型。《脉望》云:“火上水下,何以能交?若能存守中黄,端凝灵府,内守不出,外想不入,则水火阴阳,自然交合。阴阳交合,五行颠倒,灵芽自生,胎元结就,为先天至精,生生化化之基。”《吕祖太乙金华宗旨》认为“一自敛息,精神不为境缘流转”,即是坎离真交。(二)上降下升同步运作,即以下腹部的丹田为中心点,一方面引导心火下降丹田,另一方面又引导肾水上升丹田,上降下升,同步运行,在丹田实现交会。张伯端的“金液还丹”大道立丹部分所谓“心火元神下降,肾中元精上升,相交丹田”之法,即属此类。“十六锭金”中的“一吸便提”(吸气入丹田的同时,又提肾气至丹田),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提出的心肾相交之法,亦属此类。庞明教授创编的“三心并站桩”,意念顶心向下,脚心向上,手心向内,让“三心”向丹田并合,也是这一方式的运用。(三)上降下升相继运作,或先上降再下升,或先下升再上降,以此实现上下交合。如道家气功“乾坤交媾法”,修定时,端身正坐,系念于两目之间的天根,久之自沉至地根(两阴之间),是谓以汞投铅。复念地根,久自又升至天根,是谓取坎填离。如是精修熟练,自能交媾中央,即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古法“夜间守定泥丸宫,日间守定脐腹中,行住坐卧无间断,丹田里面暖溶溶。”(《类修要诀·抱一子逍遥歌》也是升降相继运作的一种方式。古人认为,夜属阴,阳气下降,故当守上窍以逆修之。白天为阳,阴气降而阳气生,故当守下窍导引之。这样日夜升降相继运作,便能实现阴阳交合。

人体前后交合,左右交合,以及表里聚散之法,是人体上下交合的几种特殊运作方式。以丹田为基点,沿脊背的督脉直上颅顶,再随体前的任脉下降丹田,这种后上前下、前后交合,是传统周天功的运行特点。以丹田为基点,配合呼吸,先左升石降,重复36次,再右升左降,重复24次。这是卯酉周天功的运行特点。人体前后交合、左右交合,实际上是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上下交合。还有表里聚散之法,演练时随吸气将全身体表之气向丹田集中,呼气时则将丹田之气向全身体表发散。这种表里聚散有合有分,聚时体现了上下交合,分时则表现为上下背离,但这种背离仍有强化交合的作用:(一)它是在聚合基础上背离的,是将聚会到丹田的真气再发散到上下左右直至全身体表,这显然强化了全身气机的联系。(二)它是从丹田这个聚焦点向上下左右的原径路背离发散,因此受到丹田和原径路的制约,并因此而强化了丹田同原径路的联系。所以表里聚散法也是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上下交合。

二、内外交合

所谓内外交合,是指人体这个小天地同自然界这个大天地之间的互相联系,彼此沟通。《周易·系辞上传》:“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升降论》曰:“人能效天地    之用,开则气出,阖则气入,气出如地气之上升,气入如天气之下降。一气同流,自可与天地齐其长久矣。”这说明,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必须上下内外紧相联系,才能顺利而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体内各脏器要相互沟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必须与大自然发生联系,以实现天人合一,天人同体。《阴符经》云:“天人合发,万物定基。”人天相应,万物定基而后人能安和。《素问·六微旨大论》明确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放非出入,则元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成化收藏。”显然,上下相交,内外相通,升降出入,正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活动方式。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