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定20名青年(男女各半、健康情况一般)分为四组,进行观察:
第一组:为八穴全取,在各该穴上,全部依法内功导引按跷,先后皆以京I型经络测定仪测定各该本穴之皮肤导电量(微安),作为对比。测定结果:导引后之导电量显著增加(见下表)。
第二组:仅内功导引上肢四穴,随即如法测定下肢相应之四穴。测量结果:其导电量显著增加(见下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测法 导引本穴测量本穴 导引上肢各穴测量下肢各穴 导引下肢各穴测量上肢各穴 导引灵台、锁条测量上下八穴
统计项目穴位 例数(人) 平均上升(微安) 例数(人) 平均上升(微安) 例数(人) 平均上升(微安) 例数(人) 平均上升(微安)
内养公孙后蹊申脉列缺照海外关足临泣 55555555 18.913.319.07.427.58.624.29.6 —5—5—5—5 —5.5—12.6—7.4—12.1 4—4—4—4— 22.9—10.6—23.8—21.6— 55555555 19.81.7573.114.92.214.81.2
第三组:仅内功导引下肢四穴,随即如法测定上肢相应之四穴。测定结果:其导电量显著增加(见下表)。
第四组:为上下八穴皆不内功导引,而仅内功导引里支关窍,随即如法测定上下肢八穴导电量的变化。测定结果:其导电量亦皆显著增加。
注:①第三组原定5人,其中1人因事未测仅4例。
②第四组限于时间,且此次观察尚属初阶,故对里支关窍的内功导引,尚未全用,统以身前取带脉之“锁条”,背部取督脉之“灵台”。按:带脉统主三阴三阳的升降,督脉都督三阳的运行,故结果证得各穴之导电量亦显著增加,此亦足以说明里支与浮支的关系矣。
附带发现的问题
(1)女性下肢四穴导电量的上升,一般均高于上肢四穴,而男性相反。此亦足说明:男性属阳,阳开于上,故上肢导电量较下肢增高,女性属阴,阴注于下,故下肢导电量较上肢增高为多。据此,亦可资药疗或内功导引按跷术之辨证论治的借鉴。
(2)内功导引前后皮肤导电量一般均增加,甚至有高达30倍之多者,只有四例男女的个别穴位降低,但降低数值,相刘甚微,而此数名个别穴位数据降低者,在观察时即对其体质作了初步了解,多有慢性病(如气虚、闭经等症)。此亦足以从反面说明浮支里支气血盈亏在经络上的相应现象。由于这次准备不足(限于时间和条件),对选定对象的健康状况没有经过科学的检验,故暂不引为分析的根据。但总的看来,都相应的升高了,这说明我们观察得到的客观规律,里支浮支是基本存在的。
(3)观察过程中,男女各一例对“八触反应”小的,所测定增高的数据也小,这种情况如进一步统计整理,或可作为将来在内功导引术中判定患者内在疾患的参考。例如其中一例为风湿流注经络者,其八触反应甚小,导电量增数亦少,甚至有略为降低者。
小结
以上的观测,初步说明下述问题:
(1)在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里,正经与奇经的分类流注途经,奇经的假穴流注,以及里支浮支出入的规律,是古人从外在内功按跷或从内景功法上,通过实践而证得的东西,有它严密的逻辑性和基本正确的规律性。
(2)奇经八脉确有调济周身气脉流注的“能”、“所”作用,导引吐纳等形质上的动功法,确能调济经脉之流注,而外景的内功按跷术,对促进人体气脉流注循环的作用,尤具立竿见影之效。
(3)经络的里支是存在的,其对浮支确起表里互用的作用。亦即气脉的流注与里支的作用关系尤大。
(4)研究经络学说,不能片面的单据浮支反应现象归纳,忽略里支是不全面的,也违背了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观点。经络学说的表里合璧问题,是经络研究的一条新道路,有待我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