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功时间的掌握上,也要灵活适当。每天练功时间太短,难于收效,每天练功时间过久,也会给身体带来不适或疲劳。合适的练功时间,为了保健,每日应不少于1小时;为了治病,应不少于3小时。另外,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功夫的深浅程度,灵活调整练功时间,以功时不勉强,全身无不适,功后头脑清晰,精神愉快为最佳功时。
七、动 静 结 合
这是动、静功锻炼方法和相互结合的问题。动,指形体的动与内气(体内的真气)的动,前者可视为“外动”,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是指形体的静与精神的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就练气功的本质而言,乃是在于激发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使其更有序地“动”起来,从而起到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补真气,却病延年的作用;也就是对人体起着激发,调整修复和建设的作用。中医学认为气血不通畅就要发生疾病,而要使气血通畅,就必须使其更好地动起来。因此,动(内动)是基本的,但是,这种动的作用必须在静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所以,静(内静)又是练功的前提。不能更好地静,就不能更好地产生动的作用。在动静功法的练法和结合上,有的以动主,有的以静为主,但总以动静相兼为妥。这就是:练静功要做到外静内动,静中求动;练动功要做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进一步达到动静双赅的境地,将动静融合在一起。在一般的结合上,则可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性格、体质、练功速度等,若系病人则还要考虑不同疾病及同一病不同阶段等等,把动功与静功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例如,可以在做完静功后接着作一些动功;也可每天练一两次静功,再练一两次动功,也可早起练动功,晚上练静功;在初期练功阶段或是先练静功,或是先练动功;或是以动功为主兼练静功;或是以静功主兼练动功等等。这些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灵活掌握。总之,只有把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才能相得益彰,不致出偏差。
练功禁忌分两个方面:气功的禁忌症和练功时的禁忌症。
1. 气功的禁忌症
指气功对某一病症,或某个功法对对某一病症不适于用气功治疗。我国功法繁多,各有禁忌。近几年观察,下列病症禁用或慎用:溃疡病穿孔、心肌梗死发病时、某些精神分裂症、癌症广泛转移、外伤骨折,以及先天性疾病等。
2. 练功禁忌
⑴ 练功期间,要禁忌顾虑重重,三心二意和思想杂念太多。要做好宣传解释,消除病人疑虑,切断各种杂念来源,尽快入静。
⑵ 练功时禁忌追求所谓“八触”和心随外景。八触景象:冷、热、酸、麻、重、痛、动等。还有所谓“入幻”:感觉身体:忽高、忽低、增胖、变瘦、肢体消失、空中架运、炉火中烤……。出现这些景象,不恐惧、不管它,任其自然消失。
⑶ 练功时禁忌穿紧身衣裤。练功前要宽衣解带,除去义齿、手表、首饰、眼镜等物,以免练功影响入静和气血运行。室内空气流通,禁忌当风而坐(立),以免着凉添新病。
⑷ 练功者禁忌食肥甘、饮酒、吸烟。营养丰富,但要清淡,大鱼大肉食用过多产风生痰,与练功不利,酒与浓茶对人有害,要戒掉。
⑸ 练功者禁忌房事过度,练功治病要隔绝性生活100天,病愈后也要有节制。从古至今练功者都重视此点。并注意禁止久卧、久坐、久站、久行,要练养相兼,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⑹ 练功室内禁忌过热、过冷,对练功不利。避开环天气,狂风大雨、雷电交加天气对练功有影响,要崭时停止练功。
⑺ 禁忌饱食和空腹练功。饥饿与饱食,影响练功入静。不同的功法有自己的禁忌,如:空腹不练内养功,饭后不练强壮功等。
⑻ 禁忌大怒、大悲、大戏、忧伤时练功。喜、怒、忧、思、悲、恐、惊时,精神不易集中,容易引起偏差。
⑼ 练功时禁忌昏沉欲睡。练功昏沉欲睡影响疗效,可以卧式该坐式、站式或睁开眼睛练功。但失眠者初期练功可以入睡。
⑽ 初学者禁忌乱用功法和练功口诀。朝学夕改、乱用口诀也可引起偏差。不同病症各有不同口诀,依据病情和功夫进度,不可过早、过多讲,增加病人负担,同时注意剔除带有迷信色彩的口诀。
⑾ 练功时禁忌久忍大小便,可引起腹胀、肠鸣、不适,影响入静。
⑿ 练功期间禁忌看惊险刺激性电影、电视、小说,有利练功入静。
(摘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学气功教育基地《全国气功医疗师资进修班教材》张天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