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人身之"三宝",精气神三者相互为用,是保持和恢复人体健康、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和功能,为养生长寿之根本。精气神学说,是二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医家和气功养生家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在探索生命奥秘、防老抗衰、防治疾病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整体生命观。
精气神,作为人类生命的要素,其观点很早就出现在先秦著作中。《老子》、《庄子》、《管子》、《孟子》、《黄帝内经》等,皆论及精气神,并阐述了“养气”、“存精”、“守神”等养生之道。汉魏以来,精气神学说在医家和道家的著作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从生理、病理及形神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而道学则从炼养角度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尤其内丹学广泛吸取儒、道、佛及中医学、天文学等有关理论,结合炼养实践,深人地阐发了精气神学说,使其曰臻完善,成为中华气功学传统理论之精华。
(1)精、气、神的概念 精,是构成生命之体的始基,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有“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之说。从广义而讲,精、血、津液皆为之精,分布于人体各个部分;但狭义之精,则专指藏于肾中之精。精原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先天之精又称“元精”,藏之于肾;后天之精则主要指由脾胃所化生之水谷之精,敷布贮藏于五脏六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故后天之精可涵养肾中之无精。但道家认为,元精并非肾所藏之生殖之精,故强调“炼精者,炼元精,非淫交感之精。”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和功能,故有“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之生,气之聚也”(《庄子·知北游》)之说。人的生命活动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气的升降出人就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气也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存于丹田;后天之气则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两者相传于胸中而称为“宗气”。元气启动了生命活动,为后天之气的摄入奠定了基础,而后天之气又不断培补先天元气,故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除元气、宗气外,根据气在人体内分布的部位、作用、性质不同,还有管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名。气功特别强调元气的培育,故说:“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
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括,“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故神在体外则成为生命的象征,在体内则成为生命的主宰,所以《淮南子·原道训》说:“神者,生之制也。”人的生命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其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在种的主宰下进行的。而狭义之神又专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畜。神藏心中,故“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后世又发展有“脑为元神之府”说。从气功学角度,神也有先天、后天之别,先天之神称为“元神”。与生俱来,为人之先天元性;后天之神则于出生后感受外景事物而逐渐形成发展,敞又称为“识神”。“欲神”。两者作用不同,元神不受精神意识支配而主宰人的生命活动:识神则主要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两者对立统一、相互为用,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气功锻炼就是通过收敛识神而解放元神,以发挥元神的潜在作用,故说:“炼神者,炼元神,非思虑欲念之神。”
(2)精、气、神的关系 精气神三者一体,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传习录》)。精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气由精所化,反之而精又有赖于气化生成,所以概言之,“精气只是一物,言气则精在其中矣”(《真诠》)。精气充盈则神旺,神又主宰精的化生、气的运动,故张介宾说:“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神自旺矣。虽神自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类经》)。正因三者之中神为之主,故气功修炼强调“调心”。如张伯端《青华秘文》力偶“神为主”。“气为用”。“精从气”。并说:“金丹之通,始终以神而用精气者也。”因精为之基础,故固肾强精为“筑基”之要。因气能化神,气能生精,故又以养气力本,正如李东垣所说:“气子乃神之祖,精力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代以成精,积精以金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脾胃论·省言箴》)。马丹阳也十分重视养气,故强调说:“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丹阳真人语录》)。由此可见,精气神三者名而为三,实而为一,散了真子有“大药三般精气神,天然子母互相亲”之说。
(3)精气神学说在气功学中的运用 精气神学说虽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但与丹道相比,则后者所载更为详备,故张介宾说:“精气神唯道家言之独详。“汉末《太平经》以精气神为“三一”。晋·葛洪《抱朴子》提出“三一之道”为内修之要,后来经施肩吾、晋道成等人具体化为“存三守一”之道,而成为内丹本的练功要则。“存三”。指意守精、气、神所会聚的上、中、下三个丹田部位;“一”。即指肾或下丹田,“肾中生气,心中生神,神气交而为精,精气住而还下。于是上存其神,中存其代,下存真精,三存既毕,则守其一在于丹田”(《道枢,修真指要篇》)。
道家炼养,以精气神三者为本,故精气神又有“三宝”。“三奇”。“三业”之称。其实,一切气功锻炼方法,都是以“宝精、爱气、啬神”为原则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固养精气神,以求健康长寿。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倡导的全真教炼养派,其宗旨就是通过气功锻炼以达“全精、全气、全神,故名“全真”。内丹术以精气神为内炼成丹的药物,有“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心印妙经》)之说。内丹术派别虽多,但其中心都离不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紫清指玄集》说:“能固其精,宝其气,全其神,三田精满,五脏气盈,然后谓之丹成。”因此所谓炼成“内丹”。也就是人体精气神的充盈,正如《黄庭内景经》所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精气神有先天、后天之别,但先后天两方面可以相互转化,故内丹术虽强调炼无精、元气、元神之先天“三元”。但实际上皆从后天精气神入手。固精节欲以聚无精,调息服气以培元气,收敛识神似现元神。只有如此,才能渐见先天“三元”。故《还真集》说:“非先天不能生后天,非后天不能成先天”。若练功至先天三元尽现,则又能更使后天的神全、气足、精固,故刘一明《修真辨难》说:“炼先天之精,而交感之精自不泄漏;炼先天之气,而呼吸之气自然调和;炼先天之神,而思虑之神自然静定。”内丹理论认为,人出生之前,先天精气神相互团聚,是一种“三元合一”的状态,内孕强大的生命力;出生后,后天的精气神是由团聚状态解体而一分为三,它意味着耗散。内丹本的锻炼要则,就是使精气神由后天的耗散状态,复归为“三元合一”的先天团聚状态,此即所谓“返本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