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化心识的静
(一)、静的基础
1、留住平衡状态的静
人的身体与能量有关。身体是物质,此物质即是一个人的全部物质,以大的格局看就是指实虚物质。实虚物质之间的状态如何,其与身静的关系如何?从物质生化看,实虚物质在交参的过程中,即已经进行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交参在物质之间是不可能实现静的,因为物质之间表现了相互作用的动,并且相互制约。但是,只有在平衡状态中进行的交参,才能产生最高境界的静,才是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并反馈于心的静。这种交参过程及交参的结果,为一个整体性的平衡,平衡本身就是一种静。不管这个平衡是大是小,都是一个绝对性的静。因此,交参过程必须趋于平衡,使其时刻都不离平衡。那么,又如何实现“守住平衡状态”呢?
一切物质现象之间的运动本身,都是由一定的物质规律的自然属性支配的;而这种规律与其自身有关,即在自主地运化时,永远是属于一种平衡性状态。没有外在强大之力的制约,它永远是趋向平衡并且按平衡规律与准则去运动。这是最基本的能量运化规律。只有在自然状态之中,才能符合物性自我的规律性变化,才能实现外在平衡状态。而自然就是不加外在制约,顺乎其本来的状态。而这个外在制约恰恰是来自于人的心,想要实现能量的自然交参运化,就不能人为地、主动地用心去制约身上的东西。应该使自己的心不去管它,就象与自己无关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身上的物质能量进行自然性的运化,才能趋向平衡性的交参。此时身体还是属于动态,但这种动是属于平衡状态中的动,可以说是一种相应状态的静。这样,身上的静反馈于心,使心不动,即实现一种平衡动态中的静。
实虚物质交参而趋于平衡,这个状态是时刻都存在的,主要在交参的瞬间。只要有交参就势必有结果,而这个结果不可能是整体上的,只是某个点上的交参。实虚物质转化以后,就是无实虚的非物质态。如果实虚物质名之为有,那么这个非(反)物质状态也就是一种无,它能对自己的心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静的状态。
2、静与人的心念
一般来说,静是在一个念头之后,下一个念头尚未促成之前的过程中的那个状态。其实,一个念头一旦过去,下一个念头紧接着就会产生。因此要守住二者间的状态就要抑制下一个念头的出现。这样做虽然也可以进入一种静的状态,但这种抑制是自己心动的抑制,来自于心。而在守静于这个状态时身体能量却会发生变化,这样就违背了物质方面的运化规律。由心动去求静的本身就是相互矛盾,因而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往往讲入静的前提都是心不动。而人们在求静的本身时,就已经开始动,即人在修炼时常用自己的心加点东西而求得一种静。这种“加”的关键在形式的适应,即应该趋于一种平衡态而使身上的能量进行自然转化。但是,往往懂得静的人都不容易入静,这是因为他会有意这样那样地去做、去追求。而有的不懂修炼的人或普通人却能在某一时刻进入一种混沌状态,也可能他根本不知道静的概念。质朴见真知,一般思想纯的人容易入静,由于他没有用心去追求什么静,也就没有外加的制约,这样对他来说就是自然性的运化,也就实现了静态。如平时盘坐,这本身就是抑制身上的气血进行自然性交参的行为,从而发生瘀积,使自身无法平衡,因此有很多人会在双盘时产生难熬的痛苦,出现烦躁恶心等。这样反馈到自己身上的大动,位身不静。这是静态之中产生的不静,亦不可取。
3、在修炼中找到守静的途径
从身上找出一条守住静的状态的途径。人在静态时,身体能量方面是趋向于一种无物质性,就是无。它只能烘托,不具有作用性,只能起到趋向于静的作用,而不能抑制静。人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帮助自己实现静态。就象一瓶墨水倒入小的容器中,一定能分辨出黑色,但当把它倒入大海中,那么由于它散到接近于极限,也就不能表现出黑色了。而自己的心,在身体出现无的状态时,放在无里面,那这颗心就算是墨水,这个无是比大海还要大的啊!大海还是有形的呢,这样你的心就会感到不受什么左右,空空旷旷的无所依托,没有地方放。因此,人也就自然地处于一种高级静态。人在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即最佳状态,它与身体无关),即使自己不管它,这种状态还是存在的,要守住这种静态。在守静态时并不是守着怎么进行交参和怎么启动,那样就是执着于某一点。而是守住交参之后的那种无实虚状态,它本身是清清澈澈的状态,心里是透亮的。我们所守的,要走到这个位置去做,而这个位置也是极容易把持的。
从渊海明灵修持法上讲,在炼哪一个式子时都有这个位置,而且能在每个式子当中绝对地找到这个东西。即在其间稍微静默片刻之时,一停止的瞬间,外在的意念对它不加以干涉,自己当时就静了。此时,身体上的能量就自然地发生交参,出现一种鸿蒙状态,类似于“混沌”。从第一式到收式,片刻之中就能把持这种状态,甚至于根本不必要把持,只要当时片刻不动,心稍微什么都不管,鸿蒙状态一下就出现,这也即是一种“静态”。当然,不是持续这种状态的时间越长越好,静和动本身是交替进行的。我们所言的静是一种相对的静态。
4、从身心交参过程看静态
从身心交参过程看,静并不神秘。它包括修持的一切,时刻都存在,而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发现自身的能量、智慧和一切好的东西。如果人的心和身都是居于一个空的状态,人在此时即是处于修持的最高境界,在一瞬之间,只要片刻的静就能帮助自身了。
通过做这种方式而想使自己的能量提高。在出现静态之前,如果以自己这样有序模式的修炼状态,那么,就会影响到身体及外在场态的变化,虽然在把持片时之静的过程中已经忘了,但还是能够以能量存在的形式使能量级提高。这即是先使自己的心动,让它进行某一种特定的交参状态。如“修持法”中的手势,气机膨胀,两肾发热,内心一坦然,放松了想法,虽制约了自身空定,但几秒中又出现静的“鸿蒙状态”。这种状态的强弱决定自己静态,这种无的本身,即是实虚物质交参之后产生的,使人在心上、身上、能量上已经进入了一种静态的格局。这些道理在“物质生化基源”中有所体现,但也与人的修炼有关。在认真修炼之中,进入身心交参状态,才能出现一种真正的静。
5、身心合一的作用
人的心态、心志如何,受到在修炼过程中所获得的能量以及其自身实虚物质变参运化程度的影响。命法修持对心理状态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的能力越高,这种作用性就越强。人在能力级提高时,定力也会相应提高,人也容易入静。在身上修持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的静,在生活上可以时刻用上,如果自身浮躁,只想着自身的事难,那么接受外界能力就差,并且也不会给自己留下时间去找解决事情的办法。
心静方为空,为空时才能容纳一切。如果心动则为不空,不空则不能容纳。心的静态如何,对自己的一切方面都有影响。而修心状态之如何,又完全取决于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因而,身和心永远是分不开的,即身心合一。而谈到人的心时,定与身有关,能量的多少也与静态有关,静态高,外在的东西才能往里进,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