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静的内容
1、从心上去讲心和静
从心去谈静,一念不起为静。有想法则为不净,干净之后为空、为无,就是静。何为一念?即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我希望从心上去讲心。可是怎么讲,你心里什么都不想,不就是静吗?而如果你又认为:“念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想法”的时候,你在概念之中还存在着这句话,这本身就又是不静。要使人真正地进入静的状态,不可以用这种方法。而不用这种方法就又有矛盾了,那么我连这个想法都不要,也不去管静与不静,这就对了。
因为静本身不是你管与不管的事,不需要什么东西对它有所影响。而真正想要进入这种状态,连这个静都不懂最好。但我们不是白痴,听过并认识这个字,因此知道这个静,其对实现生命的修炼具有无穷的威力,所以我们才去执着于它。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既然不是白痴,就应该有一些别的想法。不知道这个概念,也就不会用它去实现静,做了也实现不通。但你既然比白痴强,就不会在这种状态之中,所以我们想实现心静就装一回白痴,让自然之道去实现静。
不静自静为真静。没有静的概念,没有静的所求,没有静的执着而出的静,才是真正应去追求的静。不静自静就是希望对一切念头都没有,包括想自己在修炼的念头。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不追求静,包括不追求任何状态,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静,也包括不执着于一切想法。不执于这个静是因为都知道这个字。
平时或盘坐的时候,只要把腿搬上,或是摆成什么姿式,或连摆都不摆,然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就把这件事忘了吗?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想睡觉,你就说“我想睡觉”,当说的时候你并没有睡,如果真正地睡着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道睡觉的概念。入静也如此。按照某种方式去求入静,这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很难实现静。当不知道静的概念时,不知道什么是静的状态,但是人却已经进入了静的状态。那么,当人知道静的概念时,还按不知道时那么做,同样能实现静。所以,当你执着于自己为什么静不下来时,就别管它,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的。比如要走进房子里,走方步还是走碎步,还是蹦蹦跳跳,这没什么关系,只要能走进去就行了,何必还要学什么具体的固定的方法呢?你并没有想下一步该怎么迈,但你的脚却迈出去了。所以说,想真正实现静的时候,不需要什么方法,还是按人原先所走的一切去走,能够实现就行了。
不执着的本身就是一个顺自然的状态。原先的自然性是属于以往的;现在这个自然性,可以随便去干什么,也可以想静,只是不要执着,那就能静下来,否则就违背了自然。不执着于现在的方式,不执着于任何东西,就会顺其自然而入静。
2、静能容纳一切
心静了,静到好的状态,那就是定,静本身是一种形式。可以说,入静后即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如果用物质方面的概念来说,这个静对应的不静即为动。心动就是有,是实实在在的心。平时讲入静都属于有形而无质的事,就是因为人知道这个静的状态。如某人入坐时,两小时后醒来,在时间概念上,表针却是两小时,但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什么形式,这叫有形无质,这叫静。静没有质,没有一切东西,静也容纳一切东西。在如此修为时,当时即能在层次、能量级上,提高很快,因为没有那个东西,才能容纳这一切。
当然,并不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连肉体都不存在;而是那种东西转化到一种状态,进入一种空无的状态,跟没有是一样的。没有的存在地就叫无。以无这种状态出现的时候,能容纳一切有,包括无本身,所以人才能进入能量的境界,进入智慧的境界,进入大静之后的静;在人身上体现的定,可以说就是这种状态。定就是入定,静就是一种状态。定是无形有质的,先圣大德们所认为的很深,“定中生慧”,定后就是大智大慧,入定一次,就算是成正觉,这就是说的有质。入静能是十几分钟或几小时,而定都是片刻的。这就是人在入静后的外在的身体的表现。
3、无意间就产生了静
静在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出现,无意间产生的静才是真正的静。如人在站桩或盘坐时,心中无所求,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意在何方时,这样就可以说:“今天我真静”,这是较容易实现的。而当一个人的心里有大悲痛时,或晚上跟别人吵架后,在哪儿一站,呆呆地望天空的星星,当时就已经忘记看什么了,只是在那看而已。过了很长时间,才醒悟自己该回家了,也许人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还有在大的高兴时,会忘了自己该干什么,更不知道想其他别的事了,因为当时的自己已经在精神上完全放松了。这种静在人的任何生活形式中都能无意间捕捉得到,有修持基础的人,如果善于把握生活中的静,才是修炼中的得意者。
4、入静与定的关系
或许很多人都问过:“为什么自己入静很难呢?”因为人在修炼时执着于静字,已经背离了一种自然的规律性,这样就不容易出现静的状态。而有时人忘了静的概念时,连神儿都没有,傻傻的,那种状态,却恰恰是一种高层次的静态。人要想实现静,就应该把什么都忘记,不能执着于一个静。静是普遍存在的,而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发现了,若发现后,才能把持住它,但在把持的同时,又违背了这个静字。这就要求人在修炼或听课时的最好状态即是放松和自然。
在修炼过程中又会遇到入定问题。入定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入定也与形式无关。虽然人体能量的运化因不同形式而有不同的运化,但决定人状态这方面的东西,只有心里放下一切时,无所有,才能静下来,才能实现入定。入定时间的长短也因本人的能力而定,它也可以是随意的。在烹炼时,必须有元神状态,道家修持到元神出关就能够入定。
在这个状态适用的东西不一定在其它状态中也适用,就如入定对不同人也不同一样。如八卦中的一个艮位或是离位,这两个封位状态的时空角度、物质的实虚比例、实虚的结构形式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用两卦来表示时空转化,前者艮卦属性的实物质多,而后者离卦属性的实物质少,虚性物质多;前者密度大,艰难性大;后者容易,能力高。这就是说实性物质多时,对实物质的约束力大,虚性物质多时,约束力小。修持者入定就是由他本身所处的状态,虚性物质远大于实性物质,那么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时间性就不同于常人了。古语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己千年”。就是说原先世上规定的量度,在洞中进入另一种状态(时空道),背离于原先。众人修持进入那种状态之后,反过来就有大智大慧的形成。一切言行和举动与原先不同,本事大得多,能解决的问题也更多,因而成名。这种高级的定态是人在修持当中很重要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