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以“调息”为主的“三调协同”阶段。当动作熟练以后,必定要有意识的增加与动作相配合的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有利于增进植物性神经的功能,起到调节、按摩五脏六腑的功效。在这个阶段,“三调”只能算是协同,因为在这阶段练习者有意识、主动地增加了腹式呼吸而带动“三调”的协同配合。会感觉身心更加轻松。总之,在这个时期,练习者最容易对健身气功功法,产生“情”的依赖,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健身气功功法之“景”与“情”的交融就会在练习者身上产生“意象”,这种“意象”是当下即得,忽有所感,所感的结果是:自觉练习健身气功成为“托情”的最好方式,达到悦心悦意。悦心悦意是指“审美主体通过感觉、知觉的审美愉悦,领会到审美意象中某些深刻意蕴,获得一种诸心理功能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享受。”在这里,就是指练习者对健身气功功法心领神会而产生的精神性享受。由功法“悦耳悦目”的情感因素流进大脑,与之心灵交融,引起感情的强烈共鸣,达到“悦心悦意”的作用。这时习练者已进入情感角色,任凭想象自由飞翔,功法形象的生动丰满,无不令人感到震惊,得到启迪,从而产生“启迪效应”。“启迪效应”的结果,使练习者出现审美意象,既包含着功法形象,又蕴涵着练习者的意味,而且它会随着练习者的审美活动的不断深入,显示出无穷的意味,随之情感内涵愈来愈丰富,情感的效应和功能也越来越大。借用李斯托威尔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它不仅只是主观的感受,而是把真正的心灵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一句话,它不是(感受),而是(移情),外射的动作是紧接着知觉而来的,并且把我们的人格融合到对象中去,因此,它不可能被说成是一种联想或回忆。”
第三阶段:以“调心”为主的“三调协调”阶段。“调息”熟练以后,练习者的意念不在关注某个局部、环节,而在于他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是由若干个“意象”,内在联系的浑然一体的一种“意境”,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显然通过“无意识”这条看不见的联系的纽带把各个“意象”联系了起来。具体到在健身气功方面,就是说练习者从练习“景”(具体功法)触“情”(病情缓解、身心轻松等),通过“无意识”达到“景”与“情”的多次交融,就构成练习健身气功的一种“意境”——即“三调协调”阶段,这正是练习者长期追求的主要目标,真正起到了悦志悦神。悦志悦神是指“审美主体在精神境界所产生的愉悦,它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最高层次上获得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人生理想的实现而产生的愉悦。”在这里就是通过练习健身气功功法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宇宙的奥秘,从而引起精神的愉悦和人格的升华。习练者充分发挥审美能动性,对进入大脑的情感因素再一次处理、加工、升华等。从而形成新的情感寄托,储存到更深的“情感仓库”,来满足练习者的精神境界。而不同的练习者有不同的精神境界,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在道德伦理境界方面,练习者是求善;在学术境界方面,练习者是求真;在艺术审美境界方面,练习者是求美。练习者追求真理体现在各方面的学术活动中;追求美体现在功法动作的艺术性和审美活动中;追求善则体现在道德活动中。不过,练习者毕竟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的境界是相互影响,互相联系,优势不同而矣。总之,练习者对弥漫在心灵的情感细细品味,进行总体感悟,以求“弦外之音”,表现为心胸的开阔,情感的升华,对人生真谛的体悟,产生“净化效应”。这是“澄清”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三个阶段中,几乎是瞬间完成的,也并非每一个练习者每次练习都能——体验,因为对功法的情感是有层次形的,练习者的情感愉悦性是在“三调”活动中产生的。如果习练者对健身气功缺乏起码的情感,则不能建立起审美关系,也就可能退出练习健身气功的舞台,当然也不可能进入更深层次的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