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邱陵阴阳法派论述三篇(3)

作者:邱陵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至于《入药镜》“天应星”之义,星即指月,言观天上月的周行始终,由月芽而生阳,圆满而生阴,以推知女子身中产药之气候,一如月之盈亏。“地应潮”之义,地即指女子,每月以潮尽为甲时算起,至信至为庚变经时止,每日有二次药可采。若以上述二十分钟采药为一候言之,其法可再分为六候。印权解释此六候功法道:“一候,其正子时到;二候,其活子时动;三候,采药归炉;四候,土釜封固;五候,运归丹田;六候,炼药还元。此六候不逾二十分钟之久。道光祖曰不逾半个时辰。立得服饵者,此之谓也。言正子时到者,推准坤道之庚甲,于何时为产药之正子时到,待其一到,即行采取之功也。活子时动者,下功时候坎中阳动,而行采取之功也,采药归炉者,以汞迎铅,相接坎中之气入于离中,而候金木相并也。土釜封固者,待其金木相并后,离鼎去床,以候外火停止也。运归下田者,运自身之周天,后升前降,送归于下丹田也。炼药还元者,以两目左旋右转,右旋左转,抱元守中也”。此中最重要的是金木相并,即阳气与阴精相合之一候,此即所谓“一遇逢之天机”。以上功法只是大略,借此以说明阴阳法派正活子时之理论而已。

以上通过鼎炉之论,也介绍了阴阳法的修炼全过程。阴阳法派又认为,倘不得明师真传,不明符火妙用,而行上述鼎炉之法,是极为危险的。陆子野真人说:“盖此生杀之机,只隔一线之地。”又说:”金丹之道,若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这说明修习阴阳法正邪之分,生杀之机,只隔一线而已。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常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这一节是对道的特征的描述,是道的概念,或者近似的定义。道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无形、无情、无名。无形,是说道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无情,是说道是平等无私的;无名,是说道是不能指称的。宇宙发生发展必定是有本源的,就好像原子构成了物质世界一样,老君把宇宙万物的本原称为道,万物化生是一个累积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人是从受精卵慢慢发育而成的,物体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鲁迅有句话说“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见“路”这个抽象的概念也是由“走”这个动作慢慢累积而成的。因此作为万物本源的道,必然是无形无相的。同时,道又是无情的,什么是情?情其实就是私,是一种对彼此不同的感受,在我们看来,此是此,彼非彼,此非彼,彼非此,就是因为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的。道则不同,万物与道的关系都是一样的,没有亲疏远近的,因此日月星辰才会各行其道,万物也才会有自己的生灭规律,不因私其一而令长生,也不因厌其余而令不生,因此春夏秋冬万物常作。日升日落、春花秋实这些现象背后的起决定作用的是“道”,然而却少有人感受的到道的存在,也没有人提起,因此道实名都没有,也就更谈不上虚名。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这一节讲道的表现,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清浊动静都是道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宇宙都是道的表现,而道就是整个宇宙的本原,道是发展变化的,是动的。如果两个物体或目标动的方向和速度相同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因此说动者静之基,也就是说静的基准本身也是动的。宇宙的清浊与水一样,源头总是清澈的,浊是因为混进了杂质。道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每时每刻阴阳都在消长但总体而言阴阳又都没有消长,动静清浊这些对立面的平衡和转化就是宇宙的规律就是道,这种状态的宇宙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也称为随遇平衡。既 然道和宇宙是平衡的那么修道修的是什么呢?看过几部丹经的人都知道修道的几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所谓炼虚合道或者说破碎虚空,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呢?其实这是与道自然的稳定平衡相对立的一种状态,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状态,类似将鸡蛋竖直放置时的状态,要达到这个状态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它会自然的倒下去,而修道的人就仿佛就是一个想要靠自己的努力直立起来的鸡蛋,因此逆势必须的,但是实质上这个所谓的逆也并没有逃出宇宙的规律,也是道的体现。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静,常澄其心而神自清,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其能生?欲既不生既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这一段讲修道的可行性和方法,如果一件事做成功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很少有人会去做,如果没有人知道一件事该怎么做,也不大会有人去做。这里就回答了能不能做和怎么做的问题。首先指明神好清而心好静,也就是说修道追求的目标清静,正是我们内心想要追求的目标。因此修道不是要改变自己而是要回归自我,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心神不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欲,“欲牵之”则心不静,心不静则神不清。人最不舒服的不是因为做了别人认为不应该做的事,而是做了自己认为不应该做的事,做自己认为不应该做的事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做了欲望的俘虏,色欲、食欲、贪欲都能令我们跌倒。那么怎么才能将欲望驱遣走呢?“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就是回答了。什么是心无其心呢?心怎么会没有呢?其实心无其心不失要你掩耳盗铃,而是让你看穿了,看穿了自己的心,不要被自己编造的谎言和借口迷惑那就是心无其心了,看穿了自己的心,心不再是你认识自己的障碍,那还不是和不存在一样吗?自己还会骗自己吗?当然会,抽烟的人会说抽烟是为了应酬,喝酒的人会说喝酒是为了应酬,发展到现在,嫖赌都会以应酬为借口,扪心自问,这个理由是真的吗?如果你觉得是大概还是因为你的心没看穿,不信你让一个吸烟的人带一厢烟到一个不需要应酬的地方看看他会不会抽。形无其形也是一样的道理,形这里是指我们自己的外在表现,不单指你的肉身,更不单指你长相,还包括你的学识,你的富有程度等等,无形就是让你抛开这些,放下分别,这样你与街头的乞丐并无分别,你与国家主席也是一样,那么嗔慢二毒也就会遁形而去了。物无其物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能一眼望到天边除了视力的问题就是因为被其他东西挡住了,物无其物就是不要让别的东西遮住我们的双眼,这个我想不需要我举例子了,你看外物没有分别,自然也不会觉得有善恶美丑的分别了,自然也就没有贪、痴、疑三毒了。当你达到了这三种状态,就可以达到空的状态了,空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而是说存在的东西对我不构成任何影响,佛教唯识宗认为万物唯心所造,自然是说所有东西对你的影响都是靠你的心实现的,而并非心可以凭空生出万物来。在空的状态中寻找凭借不得自然就会清静下来,就好像硬币落入水中一样,没有依托自然会慢慢沉入水底。此时硬币已经不在水中了,而是到达了水与非水的分界。清静下来之后也自然会达到空与非空的分界,此时的非空并不是水中的船,而是水的岸了,能悟之者自然如获慈航得蹬彼岸了。

老君曰,上士不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这一段是讲修道者日常生活应该遵守的准则,不争,不德,不妄,不贪,自然没有烦恼,也就是得悟真常之道了。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