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阳者,有名无形”意思是说,阴阳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联系的两个方面,这就是阴阳属性的普遍性。换言之,阴阳是一切具有对立统一两种属性事物的代名词。它虽有“阴阳”这个名字,但并没有“阴阳”这个物品。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自然界事物的属性来理解。例如,就天地而言,天为阳,地为阴;就昼夜而言,白天为阳,夜间为阴;就水火而言,火为阳,水为阴;就四季而言,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归纳这些事物的属性,总的来讲,凡是活动的、兴奋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等属阳;而沉静的、抑制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黑暗的、物质的、机能减退的等属阴。根据这种阴阳属性规律,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可以广泛的应用。如从人体部位而言,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以机体表里而言,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气血方面,气为阳,血为阴;在脏腑方面,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又如属于虚弱的、寒冷的疾病为阴;属于亢盛的、热实的为阳。在“阴”或“阳”里面又可再分阴阳。例如,体表属阳,但又能分为阳中之阳和阳中之阴,体表的背部为阳中之阳,腹部则为阴中之阴。又如,五脏属阴,居于上部的心肺为阴中之阳;居于下部的肝脾肾属阴中之阴。具体到一个脏腑又有阴阳之分。例如,心有心阴心阳之分,肾有肾阴肾阳之别等。正如《内经》所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而阴和阳里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有阴阳,事物的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不变的。阴和阳只是相对而成立的,各自以对方的成立为自己存在的依据,也就是说,有阴,就有阳,无阴就无所谓阳的存在。掌握阴阳属性的归类方法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练功,理解功理,达到高深的功夫境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它是练功者首先要掌握的基础理论之一。
二、阴阳学说在气功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作为哲学辩证的法则,不仅在医学方面,在气功学方面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它可以解释功法、功理以及练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练功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体质,选择更为适当的功法。阴阳学说在气功锻炼中的具体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
呼气为阳,吸气为阴。《圣济总录》上说:“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东医宝鉴》上也说:“呼则气出,阳之辟也;吸则气入,阴之阖也。”《景岳全书》曾提出:“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临床实践表明这话很有道理,凡火盛阳亢的病人,在练功时用意呼气,随意吸气,会感到心胸舒坦,头脑清晰,耳目聪明。这是有余之阳得以除,过旺之火得以泻降之故。而阳虚气陷的患者,练功时不宜用意呼气,否则逐渐会感到胸腹空虚,头目眩晕,气短心悸。这是“阳微者不能呼”之故。这种病人宜着意练吸气。
2.周天
大小周天功法,实际上是根据阴阳消长变化和滋生互根的道理来进行锻炼的。例如,督脉为阳脉之纲,总督一身之阳;任脉为阴脉之海,统任一身之阴。故通督任,本身就是一个水火既济、阴阳交泰的调节问题。在火候上也是以武火为阳息,文火为阴消,是阴阳消长关系。而且要求在一阳生时开始进火,一阴生时开始退火。这些都用卦爻的“一”(阳爻)和“--”(阴爻)来表示。
3.方位
关于练功的方向问题,古人是十分讲究的。如在练功时,男(阳)应面北(阴)可取阴以补阳;女(阴)应面南(阳)可取阳以补阴。意即取彼之所盈,补已之所缺,相互调济,这便是根据阴阳互根原理提出的。另外,有的主张男始终并随时追踪而面对月亮;女始终并随时追踪而面对太阳,也是同样道理。还有的主张不分男女,一律面对太阳,认为万物赖以发生、生长的主要是太阳。太阳是诸阳之宗祖,是能量之源,面对它练功,气感会强,作用大,受益多等等。
4.时间
练功时间,古人要求甚严主张安排在“六阳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六个时辰。理由是“六阳时”外界充满生气,因此反对在午、未、申、酉、戌、亥“六阴时”练功。还有的认为,子时一阳生,开始练功收效最大。
5.季节
一年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练功掌握上,也应有所区别。《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世不少医家如元代邱长春等,依据这个原则,著书立说,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6.病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于阴阳。正如《类经》所言:“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气功作为一种医疗保健手段,自然亦应遵循这一根本。在练功上,属阳证的一般就要宜守、宜静;阴证者宜放,宜动。阴阳夹杂者,则注意适当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