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气功简介—— 这就是气功
林雅谷世界上各国家各民族历来有他们自己的强身治病、保健养生的传统方法,而中国的气功近年来在国内外特别引人注目。
中国气功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效应特殊,是一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从轩辕黄帝到先秦的诸子百家,文人先哲,贤士名流,至当今世界上的有识之士,均为之瞩目。从医学角度来看,中国气功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代名医: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和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诸病源侯论》、《备急千金药方》、《奇经八脉考》等都在理论和实践上阐述过气功的医疗保健养生的内容。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继承和整理,积累了大量的保健医疗实践经验。它的作用和意义,已被多数人所认识。因此,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许多国家也已开展了气功的实践和研究。
中国气功走向世界,世界许多国家逐渐出现气功热,这是客观事实。在中国北京城的气功活动,向浪潮一样冲向全国各地,也冲向国外。巨浪万顷,波涛澎湃,也因此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这种形势面前,气功爱好者、气功工作者、气功研究者、气功师、气功组织者和求助气功治病的患者,都应该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回顾气功事业发展的过程,观察发生种种现象的原因,认识中国传统气功的正确内涵和真蒂。这正是日本气功协会理事长山本政则先生邀我参加这次贵国气功协会五周年纪念会的重要使命。
中国传统气功历史悠久,古代唐尧时期人们就已知道做舞蹈驱除湿气以强身壮体。近年来,古老的气功在群众中普及迅速,传统理论形形色色,对功理的认识更缺乏现代科学理论的解释。人们对气功学术的了解亟需提高。于是许多气功爱好者求师访友,阅读古典气功著作,研究古代气功资料,探本穷源,这是好现象。而气功的古典著作论述气功学术内容者浩如烟海,且散见于四书五经道藏佛典之中。特别佛道两家的著作,或是隐语迷离晦涩难懂;或是藏头露尾,语不详尽;或是互相矛盾,莫衷一是。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阅读中国古代文字的能力,要研究这些气功古代资料是不可能的。要深入了解并在本质上掌握中国气功,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学习气功,研究气功,认识气功,仍然是一项在国内外普及气功过程中应该认真细致进行的工作。
气功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论是锻炼方法或思想观点和学术理论,都形成了许多流派。要问中国气功有多少流派呢?从历史发展上来说有:医、武、艺、道、释、儒六大家,有人说只有儒、释、道三家;从大体上来讲,主要是佛、道两家。因为儒、医两家的气功与道家相通。武术气功和民间散传的某些气功,多源于道,或源于佛,或兼而有之。
就目前群众所推广的和书刊发表的功法功理来说,则是医道两家为主,且以道家为多,其中高级功法则更明显。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根底全在道教”(1918年8月10日《致许寿常信》)。医家和道家的思想、学术观点是密切关联的。道家主要有“正一”、“全真”两大派,此两大派又可分为若干宗派;此外还有若干“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上也各有特色。所谓全真派既是以精、气、神为修炼的根本。汉代道教创立时,以健身养生、追求长寿,为其立教、传教的重要课题。因此是个大流派,亦属练养派。这正是中国古代医家养生的主要渊源。
道家的养生功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健身防病治病的,包括各种动功、静功、吐纳、导引、服气、练气、胎息和一般养生方术。也就是现在流行的统称之为气功。另一类是延命长生并修炼高级功能的内丹功,也就是性命功。这是道家修炼的主功。这里说的修炼高级功能,指的是通过丹功修炼,能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产生极大影响,即改变其功能,使其功能变化超出一般生理常识之上。也就是说练气功能取得健身强体效果,甚至出人意料之外,出现一些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指超过了一半生理功能范畴的现象,实际上,广大群众在学练气功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高级功能往往都与医、武、艺、道、佛、儒的高深功法分不开,尤其是对于道、释、武来说。因此,提及气功,最易使人想到武术,想到宗教。作为宗教家的活动内容,武术中的内家拳派更以气功作为防御和攻击敌人的必要功夫。他们能凭借功夫把全身气力集中到一点,达到头可以撞断石碑,掌可以粉碎金石,金枪刺喉而不伤,腹乘千斤仍泰然。但是气功并不是创自武术家,目的更不同于武术。中国古代武术家常说:“练拳不练功,到头来一场空。”这里说的练功,就是指练气功既练内功,静功。依据现存古籍如《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书记载,气功之源当溯及先秦或远古时代的医家和养生家。他们为了保健祛病,创立了和药物、针灸、并行的所谓“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导引术。再经历代经验积累,形成了防病治病的气功疗法。
在此医疗保健基础上有提高认识,认为练气功可以使“内气”疏通经络,调整内脏功能。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终于使人们认识了内丹术的巨大作用,它可以改造生理功能,达到别开生颜的特殊境界。
自从周秦以后,古代先哲以《易经》、《老子》为宗祖,承前启后,精研丹术,其中东汉魏伯阳得《古文龙虎经》,撰《周易参同契》,留下了深邃宝贵的不朽名著,被世人称为《万古丹经王》。其从身心性命的实践出发,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道家便由重视“外丹”转向“内丹”——精、气、神的修炼。于是有张伯端接《参同契》的传承,结合佛教教义,著了《悟真篇》,阐述了有关“内丹”的许多问题。这些努力和成就对“气功”的发展和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也提高和丰富了“气功”的理论和内容。事实上,佛家所提倡的修持方法,基本上都是气功家所必由的途径。佛教中的“三学”——戒、定、慧中的“定学”和作为大乘行为的规范之一的“禅定婆罗密多”,实质上就是“气功”,而且是一种高级气功。
以上所说的古代气功流派,是在长期实践中理法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医、道、武术各派终于有了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气功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它是祖国医家、道家和武术家的共同瑰宝。
现在气功普及迅速,但人们对气功的认识时日尚浅,在气功热潮中所以出现混乱,这是主要原因。同时对气功的科学原理探讨,一般人刚刚开始,一些问题的解释或理解,急待进一步系统研究。目前虽然已有重大发展(将在后面叙述),但还未普遍被人认识。因此对功理阐述,许多熟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气功实践家(不是指科学家)基本上还是以中医理论和切身体验为依据。这样还可以保持原有体系,也便于叙述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