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阴阳学说和辩证施功原则在气功上的应用(2)

作者:张文江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七)按动静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气功有偏于晶的内功,其动为“静中动”;有偏于动的外功,其静为“动中静”。动静之合适与否,对人体阴阳的影响很大。《于氏中说》:“阴生于静,阳生于动。”他的意思是指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对于炼功来说阴盛阳虚的人则宜做偏于动的外功;阳生阴虚的人则宜做偏于静的内功。然此乃肤浅之论。若再进一步研究,则动静阴阳,更有“极变”的关系,不可不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阴阳应象大论》中引邵子注释说:“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故阴阳之理,极则变生。”此段论述,实本于《内经》:“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理,但邵氏把动静与阴阳变化的关系,更好的结合起来了。在辩证施功中确是非常重要。现在有许多人把做静功后所出现的“自发功”是出“偏差”,或强调“自发动”要“越动越好”。我认为这些论说都是片面的观点。我们能知动静与阴阳的密切关系,更根据人体类型的阴阳差异和病情的阴阳偏胜偏衰,使得动静适宜,阴阳无伤,最为妥贴。《不费钱最真缺德养生法》:“动静适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得尽天年”。如为情欲所牵,永违动静,过动伤阴,阳必偏胜;过静伤阳,阴必偏胜。且阴伤而阳无所成,阳亦伤也。阴阳既伤,非用法以导之,则生化之源,吴佑启也。气功以动化(其)静,以静运(其)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其五脏,驱外感之六邪,消内伤之百病,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何须籍药炼丹,自由却病延年之实效耳。”此段文字并不沉长,然多精粹,对动静阴阳关系讲的相当透彻。只要在炼气功时,能掌握动静适中,即可达到却病延年之实效。

(八)按“存想”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存想”是讲在练功时,用大脑的思维活动以发挥人体的潜力,从而控制调整自己的生理机能和改善自己的病理状态的好办法。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兹就“存想”与阴阳虚实寒热的关系结合“辩证施功”的原则予以简括论述。《气功至妙要诀》:“阳时用阳气,存想在阴冷病灶部位;阴时用阴气,存想在火热病灶部位”“冬月想房室,用阳气入来觉温热;夏月在家中,用阴气入来觉清冷。……用阴气冷如冰铁,永阳气如火烧身。”《文始真经》:“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李摯说:“人心思火则体热,思水则体寒(见《养生醍醐》)”。这些经验,非常宝贵。人体的冷热感觉能用气功来控制,冬天能穿单衣而不觉寒,夏天穿皮衣而不觉热。我按照上述的一些“存想”结合阴阳关系,从事长期锻炼,我现在能在盛夏天气,盖六条五斤重的棉被一时又二十分钟而不出汗,还可在冬天穿着单衣炼静动而不着凉。这证明“存想”结合阴阳关系炼功,确实可以起到胜利的特殊变化。这方法如能普遍推广,则对于一些阴虚阳亢或阴盛阳虚的病人,可以起到相当大的治疗作用。

(九)按姿势与阴阳的关系而施功

炼功的姿势妥当与否,对于练功的结局好坏影响很大。此中关键在于阴阳,即不论以静功为主的“内功”或以动功为主的“外功”,其所采用姿势,都必须以阴阳学说为指导。试观我们炼功的各种姿势,虽千差万别,然不离乎上下、左右、前后、俯仰、屈伸、升降、开合、刚柔等。这些姿势都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离不开阴阳学说。再从防病治病强身益智的作用言,亦与阴阳发生密切关系。如胃下垂的病例,则宜采取卧式并垫高臀部进行腹式呼吸,才能使胃升高。哮喘病人,则宜采取坐式,才易使逆气下降,减轻症状。《医学汇函》:“有火者开目,无火者闭目。”“欲气上行以治耳目口鼻之病,则屈身为之。欲气下行以通二便、健足胫,则偃身为之。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足病者视脚,……”类似此种文献极多,不必悉举,仅此一段已足说明梗概。就我知道病人作气功经验中,再略举数例加以证实。一人行“小周天”功时,气至“玉枕”而不能上达“泥丸”,致在“玉枕”部位胀满难受,我教其将后颈慢慢地略为升直,把头稍向后方一仰,把眼睛略向前一睜,其阻滞在“玉枕”之经气,立即升上“泥丸”,“玉枕”处胀感立即消失。一病人气留于“泥丸”不能下,感到头部肿大而沉重作麻,我教她闭目内视丹田,将头略下一低并同时配合“吞津食气法”,立即自觉其“泥丸”之气,顺任脉如闪电般地降之丹田,头部亦立即清醒舒适。一人做气功时常觉胸部憋气闷胀,我教其两手上举停至膻中两侧,然后结合意识与“吞津咽气法”,将两手略着力向下一沉,其胸部积气立即归到丹田而愈。一教授在二十年前即患较重高血压(血压190/110毫米汞柱),经常头晕目眩,走路晃荡,其兄长又系中风死亡,心更恐惧。我教以意守“涌泉”,并行极慢“台步法”,一步一步地着力于下,病情乃逐步好转,雪压经常保持在150/90左右,现虽年近八十,仍能每周上班二、三次。一人患严重失眠,虽服大量安眠药仍难入睡,我教其放去杂念,意守丹田以行“鸡步法”,当晚即能很快入睡。一人“意守丹田”时,即觉下腹部发热作胀,阴茎高举,似即将“遗精”状,我教其意守“会阴”,在结合“提肛”与拇指掐“中冲”穴法以“炼精化气”,“阳举”症状立即解除。此种事例甚多,都说明姿势对于阴阳的变化与气机的调整大有益处。《素问·四气调神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素问·至真要大论》:“调气之方,必别阴阳。”怎样分别阴阳以调气?姿势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上下、左右、前后、俯仰、屈伸、升降、开合、刚柔等,又常常是交叉进行的,这是属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法则,不可不知。在炼功考虑姿势时,尤当明辨,庶无差误。

小结: 以上所列九点,是根据古人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我学习气功的心得体会提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但因限于水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同志们多加批评指正!

[1]《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和于阴阳,……积精全神,游行田地只见,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而强者也。”

[2]《素问·遗篇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寅时面向南,静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

[3]《灵枢·本神篇》:“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二条刚柔,如此则邪辟不至长生久视。”

[4]《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

[6]《格致丛书·三无延寿》卷四,转载欧阳文忠公经验:“按鼻左右七过,令表里俱热。”我则不用按鼻,只须行腹式呼吸,在吸气入丹田后,把口鼻呼吸减至极细极微,若有若无,处于似乎气息全部停闭于丹田的状态,则即能使表里俱热,甚至头额出汗。这方法对于预防外邪侵袭和治疗初期感冒甚效。

[7]《服气》:又名“食气”,即在吞津时顺气至丹田。

[8]“进阳火”,既是在丹田有“得气”感时,“以意引气”,使真气沿督脉路线上行至泥丸。“退阴符”,即是“以意行气”,使存在泥丸之气,沿任脉路线下行回至丹田。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