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若不进,当善却垢心,体真寂虚。心如虚空,无所依倚。尔时净禅渐深寂,豁然明朗,发真无漏,证三乘道。
此则略说六妙门随便宜而用,增长诸禅功德智慧,乃至入涅槃也。
复次,行者于其中间,若有内外障起,欲除劫者,亦当于六门中,随取一法,—一试用却之。着得差者,即为药也。治禅障及禅中魔事病患,功用六门,悉得差也。上来所说,其意难见。行者着用此法门,当善思推取意。勿妄行也.
次释第四对治六妙门。
三乘行者,修道会真,悉是除障显理,无所造作。所以者何?二乘之人,四住惑除,名得圣果,更无别法。菩萨大士,破尘沙无明障尽故。菩提理显,亦不异修。此而推之,若能巧用大门对治,破内外障,即是修道,即是得道,更无别道。
云何功用六门对治?行者应当知病识药。
云何知病?所谓三障:一者,报障,即是今世不善,粗动散乱,障界人也。二者,烦恼障,即三毒十使等诸烦恼也。三者,业障,即是过去、现在所起,障道恶业,于未受报中间能障圣道也。
行者于坐禅中,此三障发,当善识其相,用此法门对治除灭。
云何坐中知报障起相?云何对治?……等分别觉观心散动,攀缘诸境,无暂停住故,名报障起。浮动明利,攀缘诸境,心散纵横,如猿猴得树,难可制录。尔时行者应用数门,调心数息,当知即真对治也。故佛言:“觉观多者,教令数息。”
二者于坐禅中,或时其心亦昏亦散,昏即无记心,暗即睡眠,散即心浮越逸。尔时行者当用随门,善调心随息,明照入出,心依息缘,无分敬意,照息出入,治无记昏睡。心依于息,治觉观攀缘。
三者于坐禅中,若觉身心急气粗,心散流动。尔时行者当用止门,宽身放息,制心凝寂,止诸忆虑,此为治也。
复次,云何烦恼障起?云何对治?
烦恼有三种;一者,于坐禅中,贪欲烦恼障起。尔时行者,当用观心门中、九想、初背舍、二胜处、诸不净门为对治也。
二者,于坐禅中,瞋患烦恼障起。尔时行者,当用观心门中,慈悲喜舍等为对治也。 三者,于坐禅中,愚痴邪见烦恼障起。尔时行者,当用还门,反照十二因缘,三空道品,破折心源,还归本性,此为治也。
复次,云何对治障道业起?业即三种,治法亦三。
一者,于坐禅中,忽然垢心昏暗,迷失境界,当知黑暗业障起。尔时行者,当用净门中,念方便净应身三十二相清净光明,为对治也。
二者,于坐禅中,忽然恶念,思惟贪欲,无恶不造,亦是过去罪业之所作也。尔时行者,当用净门中念报佛一切种智圆净常乐功德,为对治也。
三者,于坐禅中,若有种种诸恶境界相现,乃至逼迫身心,当知悉是过去,今世所造恶业障发也。尔时行者,当用净门中念法身本净,不生、不灭,本性清净,为对治也。
此则略说六门对治,断除三障之相,广说不异十五种障也。一复次,行者于坐禅中,若发诸余禅深定智慧解脱,有种种障起,当于六门中善巧用对治法也。粗细障法既除,真如实相自显,三明六通自发,十力,四无所畏,一切诸佛菩萨功德行愿,自然现前,不由造作。故经云.“又见诸如来,自然成佛道”.
次释第五相摄六妙门。
夫六妙门相摄,近论则有二种,远寻则有多途。何等为二?一者六门自体相摄,二者巧修六门出生胜进相摄。
云何名自体相摄?行者修六门时,于一数息中,任运自摄随、止、观、还、净等五法。所以者何?如行者善调心数息之时,即体是数门。心依随息而数故,即摄随门。息诸攀缘,制心在数故,即摄止门。分别知心数法,及息了了分明故,即摄观门。若心动散,攀缘五欲,悉是虚诳,心不受著,录心还归数息故,即摄还门。摄数息时,无有五盖,及诸粗烦恼垢,身心寂然,即摄净门。当知于数息中即有六门,随、止、观、还、净等,—一皆摄六门,此则六六三十六妙门。上来虽复种种运用不同,悉有个意。若不分别,行人不知。此则略说大妙门自体相摄,一中具六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