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肚脐吸气:内视肚脐,然后意想肚脐向后吸气——不是口鼻吸气,而是意想肚脐在吸气。男的分五段(每段数一下,共数五下),女的分六段(数六下),吸到肚脐好象贴住脊骨上的“命门穴”(图6)。以上只是意想肚脐吸气,实际上肚脐并没有吸气或向后收缩,不要在吸气时故意把肚脐向后收,做收腹动作:也不要用口鼻吸气故意配合肚脐的呼吸。初练者不会感到肚脐在吸气,只着重在意想。练功日久,就会觉得肚脐真的有气吸入,五下五段就贴住了命门。练此式时,若肚脐吸气时肚脐不自觉地有点向后收而不是故意收缩肚脐的话,就听其自然。稍停。
8、意守命门:内视肚脐贴住命门不动,气血集注于命门,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稍停。
9、肚脐呼气:与第七程式相反。意想肚脐向前呼气,男的分五段(数五下),女的分六段,把肚脐呼出来,复回原位。
10、三元归一: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肚脐内,默念与意想着:眼内视肚脐(丹田),耳内听肚脐,脑内想肚脐,使眼、耳、脑这“三元”都归到一个丹田的地方,故称“三元归一”。在“三元归一”的基础上,做到了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精神集中在肚脐内(丹田),对于来自外界的声音、光线、气味等干扰一点也不去理会它。眼、耳、鼻、口这四道“门户”都好象封闭起来内向着肚脐(丹田)一样,这叫做“四门紧闭”。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默念、意守,意识始终贯注于肚脐,久久守候,一直练至十五分钟至半小时,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则练至一小时也可以,这时就可作收功法进行收功。若是外动起束,就让其自然地动、初次动起来若是不剧烈,可以动半个小时。练习日久若仍是轻微的动、可视体力而定,体质好而不疲劳者可动至最长的时间(二小时)就要收功,体质一般者则不要练得时间太长,若是剧烈大动者的则应控制,初练剧烈者十五至三十分钟甚或五至十分钟就要收功。以上是指每天只练一次而言,若练两次则要减少每次练功的时间。动的时闻多长,剧烈程度多长,都应根据各人年龄、体质或病情不同而定,总的原则是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不能过度疲劳,同时做到能控制,能收好功才算正确。
(二)收功程式
1、意想收功:练功练到动起束一段时间而想收功的时候,首先在思想上想着要收功,心想:“让我的动作慢下来吧,我停下来吧,我要收功了。”反复这样默想,动作就会慢下来,甚至停下来。
2、降气涌泉,意想着气血下降至涌泉穴,意守着它,配合上述意想收功,这样就会使动作停止。
3、绕脐转圈:做完下述程式后,务必等动作完全停了下来,才作本程式:意想着肚脐内有气,用意想象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绕圈成逆时针方向绕着肚脐边转圈,由小圈转到大圈,转三十六圈,绕到最大圈时的范围上不超过肋弓,下不超过骼骨和耻骨,即是限制在腹部的软组织范围内绕圈(图7),绕完三十走圈就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顺时针方向转三十六圈,使气归于原左上角部位,然后把气收入肚脐内。以上是男性做的。女性做的则与男性相反,先从右上角起,由小圈到大圈顺时针方向绕三十六圈,反过来由大到小逆时针方向绕三十六圈,最后把气收入脐内(图8)。初练者大多数没有气感,练久了便会产生气感,觉得真正有气在绕圈,甚到会感到气动时会推动肠胃在蠕动。初学者若意念很难想象或跟不上气上绕圈,可以用手掌或手指帮助按上述顺序规定绕脐划圈,使意念跟上绕圈方向和大小。
待意念能跟上后就不要用手帮助了。
4、气散全身;当气已收入脐内丹田部位时,就想象着把气由脐内向全身慢慢扩散开来,使气达于头面手足,四肢百骸,觉得手指尖和脚趾尖都有麻胀的气感。
5、搓手擦脸:张开眼睛,搓热两手掌、手背,以手掌从下巴起经面部向头顶至后枕绕环,不停地连续擦三十六次,擦时要整个手掌贴于面、头、后枕各部,不要离开,连耳朵及整个头面都要经过,擦到。
做完上述五个收功程式,如果是站式练功,时间长感到腿部疲劳,可缓缓徐步放松。
本功的“收功”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而是全套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收与不收,收的正确与否对练功的效果或防治偏差均有影响。如果不按上述方法而草草收功,或中途而止,不作收功,或收功不对,不但会削弱练功的效果,而且还会产生头晕、恶心、胸腹胀闷、气堵翳满、手掌肿胀,以及寒颤、手足发冷,余动不止,或大动不已,或内气乱窜等偏差弊病,这是练功者必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