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静坐法讲义

作者:丁福保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摘要:丁福保先生系近代著名学者、气功养生家、医学家和编辑出版家,江苏无锡人,生于1874年,卒于1952年。他长期坚持静坐修炼,探索气功理论,撰有《静坐法精义》一书。

自序

明·来瞿唐先生曰:“近日讲致良知,意此学在于静坐也,乃静坐绝妄想。如此者数年,茫然渺冥,全无入手处。自觉其为禅宗,既无明师指明,又无友审问,终日山林中委系弥高弥坚,在前在后,无处下手,把捉不住。”据此即知未得法之静坐,虽坐至数年,亦无丝毫之益也。明·高忠宪公家训曰:“吾在此,全靠平日静功。少年不学,老无受用,汝辈念之。静功非三四十年静不来,何者?精神一向外驰,不为汝收拾矣。事多苦,有疾病苦,到老死苦益不可言。静而见道,此等苦皆无之。汝辈急做工夫,受些口诀,不然,此事无传矣。天下惟此事,父不能传之子,以身不经历者,言不相入,即终日言之,如不闻也。”据此则知静坐确有口诀,若获其诀,即有事半功倍之益也。余遍考群籍,择静坐诀最精简者,著于篇。用问答体,取其易明也。昔人求书法,至拊心呕血而不获;求安心之法,至立雪断臂,仅乃得之。今吾以微妙之法言,不待人之愤悱而轻以与人,岂不过哉?然余深愿阅此书者,咸能打扫心地,于静中养出端倪,晤邵康节于百泉山中,遇陈白沙于阳春台下,使一切庞杂胶滞之见,悉举而空之,如目之去翳,镜之去垢。打扫尽净,则此心湛然,直见心源,他日出而应世,必能以方寸运量天下无穷之变矣。故大易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则编者区区之愚忱,然非敢要涂人而强聒之也。

民国九年六月丁福保识

第一章总论

问曰:静坐究竟有何益处?

答曰:静坐之益颇多,试略举今古之学说以证明之。

曾文公曰,病在心肝两家血亏,非键户静坐,谢绝万缘,不能调摄。东坡游罗浮诗云,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下一“存”字,正合庄子“在宥”二字之意。盖苏氏兄弟父子皆讲养生,窃取黄老微旨,故称其子为有奇志(黄庭详后)。

胡文忠公曰,智虑生于精神,精神生于安静。

唐先生鉴曰,“静”字最为要紧。大程子惟静字工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工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刘先生宗周曰,静坐是养气功夫,可以变话气质。又曰,主静功夫,最难下手。姑为学者设方便法,教之静坐。日用间除应事接物外,苟有余晷且静坐。坐间本无一切事,即以无事付之。既无一切心,无心之心,正是本心,瞥起即放下,沾滞则扫除,只与之常惺惺可也。此时伎俩,不合眼,不掩耳,不趺珈,不数息,不参话头,只在寻常日用中。有时倦则起,有时感则应,行住坐卧,都作静观,食息起居,都作静会,昔人谓勿忘勿助间,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真消息也。故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善学云者,只此是求放心亲切工夫。不会静坐,且学坐而已。学者且从整齐严肃入手,渐进于自然。

明·陈白沙先生自序为学云,仆年二十七,始发愤从吴聘君学,其于古贤垂训之书,盖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杜门不出,专求所以用力之方,既无师友指引,惟日靠书册,寻之忘寐忘食。如是者亦累年,而卒未有得。所谓未得,谓吾此心与此理未有凑泊吻合处也。于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如水之有源委也。于是涣然自信曰,作圣之功,其在兹乎?张东所叙先生为学云,自见聘君归后,静坐一室,虽家人罕见其面。数年未之有得,于是迅扫夙习,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海曲,捐耳目,去心智,久之然后有得焉,盖主静而见大矣。由斯致力,迟迟至二十余年之九,乃大悟广大高明,不离日用,一真万事,本自圆成,不假人力,无动静,无内外、大小精粗,一以贯之(《明儒学案》五)。

苏东坡先生之养生言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唯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息出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为随,与息俱出,与息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太史公自序曰,凡人所生者神,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哉?

问曰:儒家所讲静坐之法,以何家为最详?

答曰:宋之程子、朱子,明之王阳明、陈白沙,皆讲静坐法,惟论静坐最详细者,莫如吾乡高忠宪公。考高子之山居课程,午后趺坐尽线香一炷,临卧就榻趺坐,俟睡思欲酣乃寝。又考高子之《困学记》,戊戍作水居,为静坐读书计。故《高子遗书》内,论静坐之法最多,兹抄录如下。

高忠宪公《语录》曰(《高子遗书》卷一),人心放他自由不得。/心中无丝发事,此为立本。/无杂念虑,即真精神。去其本无,即吾固有。/静中看工夫,动中看本体。工夫未是,静中作主不得;本体未真,动中作主不得。/明道曰,人心必有所止,无则听于物,此不动心之道也。/朱子谓学者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三年,无不进者。尝验之一两月,便不同。学者不作此工夫,虚过一生殊可惜。/濂溪主静,主于未发也。/言动一差,虚明无事中如水著盐、如面著油,欲静而不可得。人生无穿窬之事,则无穿窬之梦,非礼不动,皆如不为穿窬,心自静矣。/龟山门下,相传静坐中观喜怒哀乐未发前作何气象,是静中见性之法。要知观者,即是未发者也。观不是思,思则发矣。此为初学者引而至之之善诱。/静如是,动不如是者,气静也;静如是,动亦如是者,理静也。/理静者,理明欲净,胸中廓然无事而静也;气静者,定久气澄,心气交合而静也。理明则气自静,气静则理亦明,两者交资互益,以理气本非而故。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为延平门下至教也。若徒以气而已,动即失之,何益哉!/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者,谓默坐之时,此心澄然无事,乃所谓天理也。要于此时默认此体云尔,非默坐澄心又别有天理当体认也。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