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慧功(2)

作者:刘汉文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三、放在全身

阖目,透过慧中远视或遥想自然界日月,山川等宏伟壮丽景象,通过松密处和展慧中把体完、联毛松散到宇宙的无边无际,把内在的单一心镜展放到空灵的外境。这就是从练功初级阶段意守中的“物”(景象)过渡到高级阶段意念活动中的“无”。

类此从内到外境的开展,释放、溶化以至“解脱”(宇宙同化或人天合一),都是“念”(意念)的调心养神和“息”(呼吸)的调息养气,神气相依相守,不使其离的禅修功法,与道家的“炼气合神,炼神合虚”相吻合。

通过意念活动把气放大到宇审的无边无际,直至自觉把身躯放到“似有似无”.和“不空而空”,这才是所谓的“真无”,方是“真空真定”,才能够“定空久定,神通慧”,收到预期效果——生慧。也就是说,这里的放,由“不空而空”进而“真空真定”,以期“定空久定,神通慧。

松是为了调身,放是为了调心,调息是在身心得调之后自然形成。三者互相联系,又相互作用,有法有理有功;从法、动俱备并且运用自如,阴与阳.虚与实,动与静,里与外,即可随心(意)所欲(用),自行调节,使其趋向乎衡协调,真气从而养生,壮大。

四、收归小腹

即改阖目远视外界为阖目内视小腹腔;中心。“神返心中,气自回”。用这种先重于开(松、展、放),后重于合(收)的功活,求得气的“先从内生,继而外来”,“外为我用”,达到“回阳不漏”;不可“虽登宝山,仍复空手而归”。

收,是藏的过程,要耳闻于内(小腹腔中心),目凝于中(小腹腔中心),耳目并用。

收,在此部功“松、晨、放、收”中用之,可得气生身;在第二部功“冲上贯下”中用之,可孕育成长;在第三部功“向横”中用之,可使气更有所作为。总之,在全过程中,要使“气为我生,生为我用;用因有求,求后必得,得后归仓”。要完成先内(孕育)后外(壮大)再内(收藏)全过程,达到圆满、顺利、成功,回阳不漏,先生于内,后驭于外,外为我用。

这种“先体内,继而体外,后又体内”的气功意念活动方法,是以“先生于内,后取于外,为法则,是禅密功所强调的。

注意事项:

在展、放的闭目远视和遥想中,不可执着(勉强、固执)和想人非非(人宽);在松、收的内视中,勿忘勿助,即不择以轻心。流于形式,不刻意追求或死守一点,固守一点。

在呼吸方面,要自然舒适。绵绵密密,以至若有若无。即“似有者尚有有,似无者未真无。”

只要在上述意念、呼吸两方面都顺乎自然无过或不及,就会顺风加快马,飞速前进。

此部功法,是筑基功夫,要时而习之。在室内、户外,站、坐、卧均可。不拘形式,不限姿势,以舒展大方,自然舒适为度。但坐势,要双掌相对,十指交叉后两拇指相抵,置于小腹下(掌心对脐),即“结手印”,以求“交经”,以助气感,以利沟通。卧势,宜仰卧,双膝向外微屈(两膝下可放小垫),双题相抵;双掌分别覆盖于左右腹沟(两肘下可垫小枕)。

选择幽静、整洁、空气流畅的场所进行练功。

练功的时间和时间的长短,均不做模式规定,以“自觉适度”为准,有过或不及,都会影响进步。

气感与效应;

练功一阶段后,先手足,后全身产生“气感”,如温、热、谅、麻、痒、酸、胀、痛、轻、重、大、小、空、无或吸缩、跳动等感觉,肌肉或肢体微动,偶见流星、闪电、旭日、钧月、五彩缤纷等光亮。这是气的产生和流窜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内景与外象),是气功功能作用于生理的自觉反应是出自本能和需要。勿为之惊慌和疑虑,要以笑置之,

欣然接受,不要想入非非或刻意追求(这点很重要)。

气感,会因人的体质、疾患和练功程度而异,因而不能一致,不可求全,要坦然处之,任其自然;即使暂时气感不明显,也同样在受益收效。

效应,要随时记录。练功中,通过自身健康情况的前后对比,进行体验和总结,经常与辅导员交流惰况,必要时请医生临时或定期检查,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指导练功,“坚定信心,稳扎稳打,直至获取预期效果。

第二步冲上贯下

这是在学练筑基功夫(松、展、放、收)之后的进一步功法,是气由外来,外为我用,由气的内作用于外,又转口外作用于内和内外通连的主要功法之一。它是学练和掌握单向(上和下)摄取外气的功法。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