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炼神还虚
1、全神
十月胎功,炼气化神,神足迁之上田,以尽乳养之道。夫乳养者,使神全还虚,如小儿乍离母胎,非善护持,不足以成强健身躯也。但神未完全时,必须时时照顾,念念护持。但亦不可着于意,一着于意则不能还虚矣;亦不可失于意,一经失意,神亦弛散。是以善护持者,必将此一点真神寂照于泥丸,与下二田化一虚空境界,存之似有,守之似无,虚之又虚,空之又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无所空,始为真空,始成妙道。
神全自有神光照顶,或金光,或白光。此光一现,便知神全。此时莫教光散,须用收念之法凝神光中,引入性中,仍归定境。
2、出神与收神
十月满足,存养功纯,六通已证,满天飞雪,即是出神景矣。然出神非自能出,乃以意引而后出也。然出胎之时,亦不能离于母也。母者何?心中之性灵也。出神时非本性尽灭也。不然,一出一收者谁耶?吾之化身,岂但化一身;千百亿化,总在一意之作用耳。出时即存想泥丸,使阳神暂为依据,与中田成一虚空境界。俟顶现一明光如轮,我即用意稍稍引之,使神凝光中,久而劈雳一声,身外始有身也。此时最为紧要,必须随出随收,万不可任意流连。出时要少,出路须近,一出一收。仙经云:
“一步二步,且宜回顾”,即此意也。少出而多存养,方合玄妙天机。出则存神光轮之中,入则存神上田,始出始收,不可离此光轮。稍纵即逝,最宜留心者,此也。但收神之法,乃万古不传之秘。初脱胎时所现之金光,本我原有之灵光,亦必用法收回。若不收回此光,何以造到形神俱妙之境。但收此光时,必须将我法相注于光中,我之法身定于光中,由法身将此光收入法身之内,再由本性收回法身,定于泥丸。宜用意缓缓收之,使目观心,神亦缓缓归缩于内,再行入定之法,一定七日而后再出,由近而远,缓缓熟习,然总不可离我五尺以外。再定七日再出。以后则定十四日一出,或一定廿一日一出,或一定四十九日一出,或一定九十八日一,定日愈久愈妙。三年而后,慧力乃定,神亦坚固,飞腾变化,任意所为。若于三年以内矜奇好怪,任意化身,反减慧力。故慧而不用,方成大慧。今之学者,初下手即学上乘,命不归性,性光到底不圆。
3、还虚
还虚者,乃因未生之前原属无相,亦无天地山河之形,只昭昭一灵耳。还到此种境界,自与太虚合体,虚空即我,我即虚空。但若着意于虚空,则又有一虚空矣。如此,则虚空为虚空,我仍是我,不能与虚空合体。
五、丹法常用名词术语
明堂
明堂者,即两眉之间,俗曰山根,乃下手收念之处。此窍乃后三关之门户。坐时二目先守此窍少时,念止,即可由门户而入,轻轻下沉海底。《阴符经》曰:“机在目”。知目乃心之先锋,目至而心随焉。一部玄功,只在慧照,二目既至,神亦随之,片时不起妄念,自然心定息调。故曰:“大道在眼前,盲者总不知”。然亦有以此“在眼前”三字而妄为解说,逐指明堂为玄关。殊不知明堂乃道之门户,金丹服食必由此处。既为门户,则不能指为玄关明矣。
黄庭
黄庭一穴,在心肾中间。不必定按八寸四分言;言八寸四分者,乃暗合天地相距之数耳。认定脐上、心下正中间即是。所以名黄庭者,以中官色黄故也。
土釜
何谓土釜?以坎纳戊,谓之阳土,坎象中陷如釜,故曰土釜。
玄关(玄窍)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无生有,以静生动,非玄之又玄乎!此窍一开,百脉流通,非众妙之门乎!此窍道曰“玄牝”,孔曰:“密户”,释曰“玄关”。识破此门,便是真玄。否则,胡乱摸索,虽坐破蒲团,亦难与道合真。无知庸流,或指眉间为玄关,或指心窍为黄房,不知玄关与黄房正是一物耳。尚有以脐下一寸三分为玄关者,指鹿为马,更无是处。玄关乃虚无一窍,用之则有,舍之则藏。《头陀碑》云:“玄关幽键,感而遂通”。盖未用功之先,无形象可求,难觅此窍。必凝神于下田,使性光目光常常观照;观至无人无我之境,祖气受神光煦照;蠕蠕欲动,融融自旋,即玄关露象时也。少时风生耳际,阳气大动,丹田温暖,众妙已开。此初步功夫,孔曰“退藏于密”,释曰“北斗里藏身”,道曰:“真人潜深渊”,皆凝神气穴一事耳。 《悟真》云:“若教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正指此也。老子曰:“知白守黑”,此即求之之法也。夫黑乃壬水之色,属阴,故曰坎水。坎中一点真金纯白,乃西方之本色也。知白守黑,即守其坎水,而待其真金发动。但此真金非坐到虚至极、静至笃则不生,又必借目光煦照始露形色。能得着真动,动处即是玄关。
道之妙在窍,窍之要在道。不知“道”,不足以识窍;不识窍,不足以明道。故千经万典,无不注重玄关。而庸人不知道之玄,妄拟道之妙,不第无益于身,而且有碍性命,求长生而反速死,何异饮鸩酒而止渴也。自古英雄豪杰,居尘不为尘扰,处俗不为俗累,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无欲观妙,不以妙为妙,有欲观窍,不以窍为窍。不必问其窍与妙,识得动静,即识得窍妙也。不必执于动与静,能识得窍妙,即识得动静也。动出于静,不静则不动;窍生于妙,无妙则无窍。“识得其中颠倒诀,冷冷妙性明如月,杏冥恍惚觅真种,遍地黄芽飞白雪”。仔细参详,无穷妙道尽寓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