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是什么?这是一个已被多数人们所岐视,或回避的问题,但长期以来,这却是一件笔者不曾因此放弃其实习与思考的事情,而当笔者决定来完成这样一篇讨论气功相关问题的短文时,我所去想到的是我国一个当代哲学家曾经讲过的一句关于人们新知知识的警言:“理论产生于经验,结束于经验”。那么,在本文里,就让我们能有一种求知的心理,去探寻与面对有关人体自然生命现象与过程的气功世界的存在。
在我国八、九十年代,人们在谈到气功时,常常是极容易,且不无自信地来讲出他们对气功地认识与理解的,比如,人们可以去说,气功是一种与一般人体生理过程关系不大的人体生理潜能的存在,或者去将气功讲成是一种修仙之学,等等,而笔者在本文中所要去谈到自己对气功地理解,它是以自己相应的气功实践经验为前提与条件,是去对一些已存在与可发生的人体生命现象与关系地经验与意识,而从这样的意义来讲,自己的气功经历,也是与以往人们所去追寻的修仙之路道不合,名不相符的。
面对气功的未来,笔者是不曾热心地去关注于我国八、九十年代人们对气功的那场大讨论的,因为当时气功在某些倡导者的心目中,并非是被尊为科学的,而只是他们可方便去利用的一种有效道具。以自己对气功的经历来讲,气功其实是并不属于我们所处时代地向往与追求的,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与气功极不相称的物欲横流,信仰尽失的时代的,但气功在我国八、九十年代,却是以无可比拟地速度发展与盛行起来的,而当人们已得道成仙时,自己却还处在对自然与平常人体生命现象的经验层次与过程。
从某种意义来讲,笔者认为,有关气功的本质问题,它并非是一件我们完全不可知的事情,而我们的不可知,也许只是因为人们去将气功定位在了一个不适当的范围,或者是去将一些气功骗术也视为了一种气功现象的存在。在我们的心目中,气功难免是奇异与神秘的,但气功不应是一件人云亦云之事,并无需去因气功骗术,而自陷困境。
一、我的气功经历
我的气功经历,也是去对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的气功效应现象地经验与认识,但笔者在本文中所要去谈到的气功效应现象,它们主要所指的是:①人们在用气功来为他人治病时,气功所表现出的一种防病与治病的人体生理效应现象;②人们去参与气功的自我锻炼时,气功所表现出的一种防病与治病,以及养生与延年的人体生理效应现象,等。下面笔者便分别来谈谈自己对以上两种气功效应现象的一些粗浅地感受与体验。
(一)我用气功来为他人治病的经历
病例一
虞××(本人女儿),本人女儿在1-3岁时,体质较差,易感冒(每月一次,或一次以上),后转为肺炎,常四处寻医,并担心之极。在投医难的情况下,我开始用气功来为其治病,这是我首次用气功来治病的病例,效果较为明显。
治疗情况:每次感冒后,我用气功来为其治疗2-3次(每日一次)便可解除感冒反应。开先因对气功疗效有所担心,其治病的过程是与药物进行配合治疗的,后完全放弃药物治疗(气功治疗会增强血液循环的速度,每治疗一次后需打一只压烧针)。自用气功来为其治病后,感冒次数逐渐减少,并因此很少再犯过感冒病。
病例二
吴××,男,40余岁。病情表现:病人左大,小腿(包括脚趾部)无名肿胀,其大,小腿部肿胀近1.5公分左右,行走困难,有明显疼痛感,每晚常因其疼痛通夜不能入睡。病人当时因经济原因与正逢农忙时节,不曾去医院看病。病史:近两月。
治疗情况:病人经第一次治疗后,其脚,腿部肿胀现象消失近半,经第三次治疗后,痛感明显改变,且晚上能较好入睡,经第十一次治疗后,腿部病灶部位出现严重疼痛反应,于十二次治疗后解除,共治疗十三次痊愈,至今未复发现象。(此一病例,因治疗腿部病痛,病人当时的牙痛与胃痛病也不治痊愈,并增加近两倍饭量,这一情况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无意谈到的一种疗效反应)
病例三
虞××,男,27岁。病情表现:病人当时因刀伤致左手拇指严重感染,疼痛无比,并发炎红肿已近于化脓。
治疗情况:病人经第一次治疗后,于当晚左手臂奇热,右手臂发凉,次日疼痛感基本解除,肿胀现象明显消解,治疗两次后自然痊愈。
病例四
张××,女,60余岁。病情表现:病人因腹部手术后,不能进食(只能吃一些流食),并住院一月余,后因不能输液,不能注射治疗,而回家养病,半月余后,身体体质严重下降,当时已是人瘦如材,皮包骨头。
治疗情况:病人经3次治疗后,病情改变不明显,经4次治疗后有食欲感,经6次治疗后,可进少量稀饭,经8次治疗后食欲大增,可吃少量干饭与一些俗菜,经10次治疗后,可进较多肉食(当病人能吃肉食时,她曾向我讲过一句到现时还留有深刻印象的话,她说,那次吃饭是她有生以来感到最香的一次),经15次治疗后,病人疾病症状基本解除,并可外出,或上街,后自愈。我于前两年春节回老家时还见到此人,身体尚好。
笔者于1990年开始用气功来为他人治病,当时我所用的方法主要是气功按摩疗法,但于1994年之后因多方面的原因而停止其用气功来为人治病。以上是笔者在用气功来为他人治病时,曾有过的一些病例,而这些病例,它们便是笔者长期以来对气功的一种信任与求知的动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