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与精神卫生有何关系?
中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情志(心理)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并从理论上对此也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综合状态”。开始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满的心理状态。这也是目前“心身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所重视的问题。
现代心身医学或行为医学认为,健康的心理包括适度的情绪表达和控制,善于休息,对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处事乐观,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与传统的要求:“和喜怒而安居处”,“乐其络,好利人”,“心安而不惧”,“起居有常,劳而不倦”,“婉然从物”等是一致的。可见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这种修养和自身的实践了。
气功不仅可以开脑益智,祛病强身,还可在许多方面调节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使之和谐统一。
具体地说,气功首先能消除病变对情志偏胜的影响。情志不单纯是一个心理修养的问题,而在它的物质基础。例如有肝病的人多急躁易怒,中医治疗时以舒肝理气为主,经过气功锻炼,使肝气平顺,精神调和,不易发怒。
其次,气功能防止异常情志活动对体内的影响。人在生活中,总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引起情志活动的过度。中医认为,这种过度的情志波动,必然会影响内脏的机能。古人概括为: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情志偏胜对人体的损伤程度,往往不取决于外界的刺激程度,而取决于人对刺激的态度,即内心世界的反应。通过长期练功修身养性,可使人理智地处理问题,做到“循道理,善自排解”。
再次,气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格特征。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是指个人对己、对人、对物乃至整个环境进行适应时所表现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它是人的先天素质在后天的不同实践过程中,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气质、性格就是人格特征的内容,这二者既有“难移”的一面,也有“可塑”的一面,通过气功锻炼,可使其向着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面发展。
气功与推拿有何关系?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医疗方法,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较少,常用的是按和摩两种手法。以后随着治疗范围的扩大,手法也相应有了发展,于是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明确的概念所取代,并逐渐形成了推拿治疗体系。
远在两千多年前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指出“中央之……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其中已将导引与按跷结合起来。后世医家认为:“按谓折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导引按跷,中人用于养神调气之正道也”,也就是古代的气功。“按跷者,跷足以按摩也”可见按跷主要是指自我按摩,这种自我按摩的方法,直到现在也是气功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于依靠他人按摩者,后世逐渐发展成为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是医生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
推拿不仅在起源和发展上与气功密切相关,而且许多推拿流派在传统上还强调,学习推拿的人必须进行气功锻炼,如练习易筋经、少林内功等功法,以增强体质,在保证自身健康的基础上,施用手法为他人治疗疾病。在众多的推拿手法中,还有一类气功(内功)推拿手法,要求医生在平时练功的基础上,在治疗时凝神定志、沉肩、垂肘、松腕,在手法上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乃至得心应手地运用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疗效,做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而且在施用推拿中的温补手法时,要求医生将意念集中于手,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使温热感透达深入,以达温热祛寒的目的。《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说明当时就知道用这种与气功相结合的手法来祛寒止痛。此外,要求患者也能主动地配合治疗,尽量做到肌肉放松,精神安定,在气功入静状态中,接受推拿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气功中的许多动功功法中都包含有自我按摩的内容。自我按摩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是循经),自己运用独特的按摩手法对身体的某些部位(很多是穴位),进行按摩的方法。这种自我按摩可以单独运用,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强身保健、预防治疗的作用。也可以在气功锻炼的同时,进行自我按摩,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气功锻炼和自我按摩的双重作用,也提高了自我按摩的效果。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
气功与太极拳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有人将其称作“柔性武术”。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除了拳架套路之外,还有基本功、推手、散手和器械套路等。作为武术内容,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攻击和防守。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其次,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第四,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虽然气功与太极拳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其次,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第三,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总之,气功与太极拳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气功成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方法要领也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借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