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出偏”大致有这六种,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出偏原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气功作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绝大多数人通过练功获益,但也有一些人因各种原因练功出偏,其中还有少数人引起特殊的精神障碍,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类精神症性精神障碍:精神症介于较轻微的情绪失调和精神病之间,其主要特征是焦虑。当焦虑行为具有持续性,而且阻碍患者正常生活时,才称为神经症。在这里是指在练功中出现的一些类似神经症的症状,如焦虑、头晕、脑胀、心跳、心慌、失眠、抑郁、躯体感觉不适以及恐怖、强迫观念与行为,疑病性神经症等。这些症状直接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思维、言语和行为并无异常。
2、类精神分裂症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是指明显把自我和现实分离开来,出现感知、思维和行为障碍。练气功出现的这类精神障碍,包括幻听、幻视、语言方式混乱、举止奇特、行为异常、思维和感觉模式混乱、练功动作不自主,以及鬼神附体感等。但这与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同,这类患者大都有自知力,认识到这是气功出偏,迫切要求纠正或治疗,疗效也较好。
3、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是指严重的心境或情感方面的障碍,导致行为上的变化,出现躁狂症和抑郁症。气功引发的这类精神障碍的特点是,学练气功后,出现持续的情绪激动或抑郁呆滞,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
4、偏执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是指一个人确信自己与某些事物有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妄想是有系统、有条理的。在练功中出现的这类障碍,最常见的是妄想自己成为气功大师,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确信能在意识中克服种种威胁人的现实,单纯通过其思想就能改变外在世界。大多数这样的患者是自信的、有能力的,常常难与一般人相区别,而且自认为比医生尊贵,拒绝合作,因而想通过说理改变他们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以上这些精神障碍,不同于一般的神经症和精神病,是一种特殊的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有关的新类型的精神障碍,目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是,有些人据此认为练气功会练出精神病,这是不对的。练气功本身不会练出精神病,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类患者往往在学练气功之前就具有精神障碍倾向,加上所学功法的功理有误或忽视了心理因素在练功时的影响而致。因此,传统气功要求练功人应以修德养性、调理情志为练功前提。
练功要领
气功的功法种类繁多。但在锻炼时不管哪一种功法,都有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即称为练功要领。掌握了练功要领,才能提高练功质量,少走弯路,减少一些练功中的不良反应,使练功能沿着正确轨道顺利前进,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练功要领主要有以下几项:
1、松静自然
松与静是在练功过程中始终都要贯彻的原则,也是练功入门的基础。
所谓松,是指形与神、身与心的放松。在练功的姿势中,不论静功和动功,都须有一定的肌肉群处于紧张支持状态,以维持固定的姿势,在保持姿势要求的前提下,全身各部肌肉要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因此在姿势上要做到两眉舒展、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松胯等,都是为了使全身肌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而设的。在姿势放松的同时,还要求精神意念的放松,即在练功中要解除一切思想紧张状态,消除顾虑,使自己有意识地处于一种非常轻松舒适的状态。另外,在练功中,还要做到呼吸的放松。呼吸要达到深、长、细、匀,气沉丹田。这种呼吸状态,是在意念的支配下,使肋间肌、膈肌、腹肌放松的状态下,逐渐训练形成的。如果憋气使劲、鼓腹挺腰等用力强练,就会出现胸胁胀满,腹部胀痛的紧张症状,反而达不到呼吸深长细匀的要求。这都是呼吸未能放松形成的。
所谓静,是指在练功过程中,保持情绪的安宁。静不是绝对的,是相对动而说的。人在清醒状态下,大脑时时刻刻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它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安静休息,以消除疲劳,恢复机能。气功的入静就是使大脑达到休息的目的,以恢复大脑机能。气功的入静休息与自然睡眠和普通休息又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功能状态,又称为气功态,是在静中有动的情况下达到大脑休息,增强脑功能的一种特殊方法。静除了内在的情绪安宁之外,还包括外部的环境安静。如果能做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可以避免外在环境因素的干扰,以保证入静。
松与静两者又是互相促进的,放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又可进一步促进放松。故松与静是不可分割的。
所谓“自然”是指练功的姿势、意念和呼吸等各方面,要顺乎自然而不能勉强硬练,过度追求。但顺乎自然又非听其自然、放任自流,而是在意识的引导下,根据松静的原则进行锻炼。这就是所谓松静自然的整体原则。
2、动静结合
是动与静的相互配合,这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方式上动功与静功相互配合。因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各有所偏,所以专练静功或动功会有阴阳失调之虞。如能二者相互配合,动静兼修,内外并练,自当更有裨益。动静结合的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即在外形动作的条件下,思想安静,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动作上及呼吸运气上,即所谓以静驭动,动中有静。练静功时,在思想安静、意念集中的条件下,可促使内气产生,使气血运行的感觉更为明显,这种内动现象又更能促使思想的集中,即所谓静中有动。故动与静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
应如何掌握动静结合的锻炼,这要根据练功者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练功进度等都要考虑在内。如年龄较大的,体质较差的,病情较重的,可以先练静功,待体力恢复、病情好转时再加练动功。如以保健养生为主的,可以动静兼练。体力好的以练动功为主,体力差的以练静功为主。在练功的动静时间次数上,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而适当掌握。一般早晨可以先静后动,以利于白天投入工作;晚上可先动后静,以利安眠入睡。如在疗养院或已休息者,在下午可以加练动功或静功1次。一切根据具体情况,以中医阴阳辨证为指导,灵活掌握运用。把动静结合起来,更能增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