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练气功会出偏?
人们在学练气功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练功效应,这些效应中,很多是正常效应,但有时也可出现异常效应。一些异常效应持续时间较短,经过适当调整后会很快消失。也有一些异常效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持续存在,逐渐引起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我们将这种因学练气功而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叫做练功出偏。古人将它称为“着相”、“走火入魔”等。常见的气功出偏中,最多见的是各种感觉障碍,如周身气串感、气冲头部感、胸闷憋气感等;此外,还可出现各种外动不已的现象;而学练气功后出现精神异样改变,有时也可见到。
为什么大多数的人练气功获得了良好效益,而有的人却会出偏?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练气功的过程来分析。学练气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练功人学习有关气功理论和方法,并在此指导下进行具体练功实践,将这种练功行为变成条件反射逐步深化固定下来的过程。由此可见,对有关理论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练功方法得当与否,均可决定学练气功时是否出偏,当然,还与练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体质有关。
1、功理本身错误引起出偏,例如有的功法创编者在功理方面宣传:“生命在于运动,一动百病皆消,越动越好”、“真气的力量是很强的,一旦发动起来,想控制也控制不了”,从而造成不少人练功时一味追求所谓“自发运动”,出现大动不已的现象。
2、功理正确,但学功人学练气功时理解错误,或教功人水平低,不能正确表达,教错了方法,均可引起练功出偏。
3、除上述原因外,学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暗示易感性强的人,对错误的理论和指导也照样容易产生反应,又未能及时纠正,形成练功出偏。长期处于心情压抑,有心理障碍的人,练气功后又未能重视相应的精神修养,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解除了内心的抑制,出现情绪激动等现象,个别人出现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过程及个性特征的失调,导致精神障碍。
4、其它象练功实践中的异常刺激,也可引起练功出偏。如在练功入静过程中,没有心理准备,突然听到喊叫、巨响、出现受惊现象,造成惊慌失措、恐惧等偏差。此外所学功法不适合自己的体质、病情,也可能导致练功出偏。例如高血压患者选择了意守上丹田的功法,可引气上行,出现头胀、头痛,或使病症加重的偏差。
为什么初学气功时肠鸣作响、排气增多?
初学气功的人,尤其是集体练功时,经常可以听到练功人的腹部不时出现较响的肠鸣音,甚至从肛门排气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这是一种正常的练功效应。这种情况是因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引起的。
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机构总称为植物神经系统。也有人根据内脏活动一般不直接受大脑主观意识的支配,而称之为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大部分。除个别器官外,多数器官内脏是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神经支配。胃肠就是较典型的接受双重神经支配的内脏。一般情况下,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胃肠平滑肌抑制,收缩力减低,使胃肠活动减弱。相反,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可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收缩力增强,造成胃肠活动增强。
实验研究表明,当练功进到入静状态后,可出现一系列内脏功能活动的变化,例如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唾液和泪液分泌量增加,胃肠道活动增强等。这些内脏活动的变化都是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的结果。也就是说,气功锻炼直接影响了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具体表现在消化系统为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有力,活动增强。胃肠道功能的这种变化具有推动食物和肠腔积气的下行的作用,就造成初学气功时,腹部不时出现较响的肠鸣音,以及从肛门排气增多的情况。这种情况随着功法的熟练和胃肠功能的协调会逐渐减弱消失。
初学气功时肠鸣排气增多的情况,在中医认为肝郁气滞的患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怒气伤肝,使肝失疏泄,导致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病变,出现胸胁腹胀痛等症状。从神经生理学看,当生气或情绪激动时,直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在消化系统可造成胃肠运动减弱,消化吸收降低以及肠腔积气,出现胀痛的症状。当患者学练气功进到入静状态时,因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功能活动被调整最大的就是功能处于失调状态的胃肠道。通过胃肠活动由弱变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以及肠腔积气的排出,肝郁气滞的病症随之消失。由此可见,气功引起的肠鸣排气反应,不仅是调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也是中医所论述的开郁导滞,调畅气机的过程。
实际练功中,个别人拘于面子,该排气时不好意思排出,常可引起腹胀、腹痛的不良反应,有碍练功深入。对此应有正确认识,不必过虑。亦可选择家中或其它完全可以放开的环境,使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