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初学气功入门知识汇编(8)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练功时唾液增多是怎么回事?

练气功时,尤其是到达入静状态时,口中会有大量的唾液不断地产生。这是一种有益的练功反应。

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以往的生理学认为唾液的分泌完全是通过神经反射来调节的,并且分泌量主要受副交感神经影响。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唾液分泌稀薄而量多。一种调节调节是由于食物对口腔造成机械的化学的和温度的刺激,经过中枢的作用,再由传出神经到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练气功时并无食物直接刺激口腔,所以练功时的唾液分泌增多不属此类。另一种调节是食物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建立起来,即使没有直接吃这种食物,只要看见它或嗅到它的气味,甚至想到它,都可通过条件反射引起唾液分泌。例如吃过山楂的人,以后看见或想到山楂都可引起唾液分泌。然而练气功时并没有看到、嗅到、想到某种食物的情况,所以练功时的唾液分泌增多也不属于这一类。气功锻炼引起的唾液分泌增多现象,是以往的生理学教科书没有记载的一类。

我们知道,练功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出现在进到入静状态时。入静状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由此不难知道那种练功时出现的既无食物刺激,又无食物条件反射刺激的唾液分泌增多的现象,是气功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直接结果。这是一种自我心理生理调节的结果。

唾液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可以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清洁和保护口腔,可清除口腔中的残存食物;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时,唾液可冲淡、中和这些物质,并将这些物质从口腔粘膜上洗掉;唾液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可使淀粉分解,转变为麦芽糖等等。

我国古人对唾液在养生中的作用是很重视的。《本草纲目》记载:“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肾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集装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呐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上清黄庭内景经》有“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灾百邪玉练颜”的记载。认为唾液在养生中具有防腐、美容、抗老延年等作用。现代研究中有人报导在唾液中发现有抗衰老因子,更为古代的经验认识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总之,练功中出现的唾液分泌增多是一个有益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紧张,慢慢咽下即可。

练功时听音乐好不好?

音乐不仅是一种欣赏艺术,而且对人的心身具有调节作用,这一点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所关注。《史记》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内和正心也。”指出音乐可以促进体内气血流通,改变精神状态。清代医学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一书中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十八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开始把音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为科学课题来进行研究。把音乐作为一种具体的医疗手段来应用,则是本式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临床实践证明,音乐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消除产妇的紧张不安,有利分娩;可减低或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性。英国剑桥大学口腔治疗室甚至用音乐代替麻醉剂,成功地为 200多个病人拔牙。音乐治疗还使某些孤独症、忧郁症和躁狂症等精神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音乐作为一种能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缓解心理紧张的治疗方法,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初学气功的人往往不易入静,不能专心一意地守住所要意守的内容,思想常开小差。所以,开始学练气功时,往往要借助一些其它的方法来帮助入静,如默念数字,调整呼吸等等。练功时听音乐也是方法之一,名为意守音乐法。练功时一般选择轻松愉快的音乐,这样,音乐不仅能发挥其固有的使心情轻松愉快、消除大脑皮层中的某些不良刺激和紧张情绪的作用,而且练功者通过欣赏音乐,使意识集中在音乐的节奏、曲调、旋律上,一念代万念,消除了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练气功时辅以适当的音乐是有益的。人们常常愿意选择一些平缓幽深的中国古典音乐,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体现了“宁静以致远”的意境。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音乐只是帮助入静的拐杖,不能长久地依赖它。气功更不等于音乐疗法。气功入静状态是取得良好练功效果的基础。我们练气功,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锻炼控制自己意识的能力,锻炼自己高度入静的功夫。音乐可以调节情绪、排除杂念,但是音乐只能帮助我们达到初步的入静,而要想进入较深的入静状态,就不是借助音乐可以实现的了。甚至这时音乐会妨碍我们进一步入静,成为外界的刺激源。因此,当练功人在音乐的帮助下可以达到初步的入静状态后,就应逐步地去掉音乐,加强对入静深度的锻炼。

练功时出现腹部胀满是怎么回事?

正常情况学练气功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各种有益的反应,其中包括食欲增强、饮食增加、消化吸收功能增强等。但是也有个别人学练气功时却出现了腹部胀满等不舒服的感觉,并因此惊慌,不知所措。其实学练气功后出现腹部胀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1、调息不当:有的气功功法比较注重呼吸方法,初学者掌握不好,容易出现不适感觉,甚至出现偏差。尤其对一些要求腹式深呼吸的功法,初学者如果过于拘泥呼吸形式,呼吸时过于用力或者闭呼吸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腹部胀满不适。古人云“全凭心意练功夫”,格外强调了意念在练功中的突出地位。一般说来,只要不是特殊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哮喘等),对于呼吸方法不必过分讲究,完全可以采取自然呼吸方法。所以,一旦在练功时因调息不当出现不适感时,可检查自己的呼吸方法是否正确,根据情况加以调整或者改为自然呼吸。

2、意守丹田过于执着:关于意守,古人主张“不可用心守,不可用意求”,要做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似有意,似无意”,“勿忘勿助”。但是,有的人却过于呆板、过于执着,对丹田死守不放,用意过甚,意气相随,使腹部产生胀满不适感。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必须减少意守的程度,或者将意守丹田改为意守外景,以转移对腹部的注意力;其次可以采取自我按摩手段,以掌根着力由上腹向下推,配合呼气,引气下行。

3、病机转变: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一些平素急躁易怒之人,可因怒气伤肝,造成肝气郁滞。西医则认为生气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胃肠收缩无力,活动减弱,肠腔积气。研究发现,当患者学练气功后,可发生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改变。这一变化可使胃肠收缩力增强,胃肠活动增多,肠腔积气也随之不断排出。中医认为这是郁滞的肝气得以疏通,气机调达的征象。在这种随着病机转变,肠腔积气欲排未排之际,多可出现腹部胀满感。这是一种正常的练功效应,对此不必惊慌,过一段时间后胀满感会自然消失。

4、不敢排气:学习气功初期,多伴有肠鸣作响,排气打膈的现象。尤其在集体练功场合,常可听到排气声音此起彼伏。个别人由于环境所限,不好意思排气,引起腹部胀满。学功者对练功时的排气情况不必过虑,要任其自然,可选择自己家中或其它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练功。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