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韬光晦迹隐红尘,有作谁知妙更真。
伏虎降龙须混俗,超凡入圣乃惊人。
深深秘秘修丹道,白白明明显至神。
药境玄机俱泄尽,古今由此达天津。
[注解]
本首诗是对学者关键提示开导。
“韬光晦迹隐红尘,有作谁知妙更真。伏虎降龙须混俗,超凡入圣乃惊人。”
此四句讲,一个学道者,当他明白了修炼的全部内涵与奥秘,他必须认真扎实地从最基础的炼已功夫做起。炼已功夫不是在深山密林中静修可以得到,而是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现实中修心炼性。古人称此为“大修在闹市”。“韬光晦迹隐红尘”,即将自己修道的大心大志不要对外人显露出来,让别人觉得不特殊,不奇怪,这可使修炼不受到影响与干扰。这种起法是主动有的作为,但它对于以后修炼所要获得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玄妙功用,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潜在的过渡关系的玄妙性,是常人所无法领会的,只有修道人自己心里明白。“隐红尘”即为“混俗”,这正如莲藕植于污泥之中,其目的与效应决不是混同于污泥,而是要从红尘的“污泥”中提炼出性命的精华,即纯清的精与神、性与情。使心不动,性得安;情不纵,精得固。这就是“伏虎降龙”。只要炼性的彻底而纯熟,在以后的修炼中,才会取得惊人的成就。这就是“超凡入圣乃惊人”之义。
“深深秘秘修丹道,白白明明显至神。”
此二句言炼已后,功夫即可步入规范的深层次,不生良心,不陷入迷茫。
“药境玄机俱泄尽,古今由此达天津。”
此二句言,以上所说的,在崔希范的《入药镜》里,早将这些天道修炼的奥秘全部讲出来了,没有丝毫保密。古今的仙家们都是通过这一修炼的途径而得成功的。所谓“达天津”,即是通往天堂的道路。这里的“药境”好指《入药镜》。
二十二
金碧参同与指玄,翠虚性命与忠仙。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贯五千。
入药境中推橐龠,悟真篇内究蹿茬。
金丹切近叮咛语,总论前弦与后弦。
[注解]
本首诗主要向学道者介绍丹家正脉经典著作。
“金碧参同与指玄。”
此句指《金碧五相类参同契》与《杂著指玄篇》二书。前书原题为汉人阴长生所注,共三卷,假借《参同契》所述外丹烧炼原理,以言内丹修炼之道。后书共收录两宋内丹派著作十二种,作者石泰、白玉蟾、陈楠、薛道光等。
“翠虚性命与忠仙”。
此句指《翠虚篇》与放旌阳一派丹法。翠虚即宋代道士陈楠之号,《翠虚篇》为他所撰,汇辑作者多篇内丹诗文,其对古丹经繁杂的名词隐语给予简明解释,对后世影响颇大。“忠仙”一词,以注者理解,乃指晋许旌阳所创的仙丹明派。此派承垄继儒家性命之理,倡导“忠孝”为先,以主丹基,其理论为张三丰赞赏并借用。
“阴符宝字逾三百”。
此三句“三百”,《三丰全集》为“三日”,经注者考证,应为前人抄刻致误。因“阴符”所指为《阴符经》,相传为黄帝所著,故又称《黄帝阴符》,全篇检有三百余字,故“三日”应为“三百”为准。此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之理论,为丹家备极推崇。
“道德灵文贯五千”。
此句指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五千言,其从宏观详论之道,被历代仙家及道教尊为至上经典。
“入药境中推橐龠”。
此句指唐宋五代道士崔希范所著的《入药镜》,又称《崔公入药境》,其中对内丹家所器重。后世丹家有将《入药镜》写为《入药境》。
“悟真篇内究蹿茬”。
此句指北宋道士张伯端所著《悟真篇》,此书分述性命之功,以命功在先,性功在后,为后代世丹家针对自身情况进行情况进行辩证修功开辟了可供操作的新途径,新视野,形成的影响巨大。故后世丹家皆推崇此书为内丹经典著作。本文“究蹄荃”句,喻张伯端为开路之先锋,他所踏过的修炼足迹步步生香。
“金丹切近叮咛语,总论前弦与后弦。”
此句概括以上之经典,认为这些前辈们所言金丹大道,字字真切,句句衷恳,是对后学发出的肺腑之语。
“总论前弦与后弦”。
此句言,前辈们的修炼真理,归根到底,都体现在阴阳得其中和上,除此别无他妙。
二十三
火侯功夫本自然,能通此妙即神仙。
五行攒簇盗天地,八卦循环作圣贤。
造化炉中烹日月,乾坤鼎内产金莲。
有人识得玄微理,随我飞升朝帝前。
[注解]
本首诗概括论术修炼要领的核心无非是效法自然。
“火侯功夫本自然,能通此妙即神仙。”
此二句言修炼中火候功夫的全部内容,无非都是遵循自然而已。这个自然,也即元气自身的生化运行规律。它当静时随它静,它当动时随它动,它当升时随之功,它当降时随它降,它当隐时隐它稳,它当显时随它显,丝毫也不自作主张。只要能把握这个奥妙,也就把修仙的方法全部获得了。
“五行攒簇盗天地,八卦循环作圣贤”。
此二句是举例说明火侯把握与效法自然的对应关系。比如说,自然界要造就出一个新物种,它总是会把构成这个新事物所需的“五行”元素群类搭配聚合起来,使它们发生化合作用而产生出新物种。那么,人生命欲再生,也必须将已经松散了的“五行”元素类再搭配聚合起来,使它们重新发化合作用,重构出新生命。“五行”元素群类的搭配聚合,化合出的是生命的全息基因,即先天元气。而先天气一经发生,它就不会再保持恒定的静止态,而要作符合规律的生化循环。在可见的自然界的周期规律性的事物演化过程中,古人以八卦爻象的阴阳消长隐显来作象征比喻。如先天八卦表明,任何事物的发生,首先根植于全阴状态的砷卦,继而由震卦、离卦、兑卦,到达全阳的乾坤。此表明事物发展已达极盛,不能再冲破这个界限。故而接下来,阳就慢慢消退,而阴暗暗滋长,由巽卦、坎卦、艮卦,再回到全阴的坤卦。只要遵循了这一先天自然规律,事物的生化状态就完美,否则就会因阴阳发生紊乱而造成该事物的夭折。所谓“盗天地”之“盗”乃得暗中相取,取其元气,取其规律。古代圣贤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圣贤,便是善于“观天之道,执天而行。”
“有人识得玄微理,随我飞升朝帝前”。
三丰祖师在此明明讲出他是得完大道后才发此慈航之语,后学者能领悟他在这金丹诗中所阐述的理法、潜心修炼,必能跟他一样获得修炼的成功。
二十四
虔诚稽首拜星君,顶礼星辰护本身。
二十八宿齐朗曜,三百六度尽分陈。
上圣能攒年月日,中宫保合气精神。
照临应许增年寿,掩映还同二曜新。
[注解]
本首诗作为结尾,重在说明天道自然的伟大,修炼者须诚敬地崇拜天道自然,依遵它的主宰,修炼方有所成。
“虔诚稽首拜星君,顶礼星辰护本身。二十八宿齐朗曜,三百六度尽分陈。”
此前二句披露了古代的修道者在每次练功前要祭拜四方星君。这种外表看起来颇具浓厚宗教色彩的仪式,其实质反映的是对天道自然的崇拜。修道者坚信,崇拜“星君”,顺从“星君”,自然会受到“星君”的护佑。这种信仰在道家来说,本是一种哲学信仰,但古代道家传道环境常与道教环境相融,一些道教徒又常是从事内丹修炼者,故这种哲学信仰常以宗教仪式来表现,使其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悟性不敏的学道者,甚至全部用宗教表象化的“神”信仰来理解内丹修炼的玄妙性,并用这样的诠解来教育弟子。这是仙学在历史上的一种步入岔道误区的现象,也是仙学未得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后二句言天道自然所能给予人的影响是非常有序化的。比如,东西南北有四方星座,二十八星宿,它们构成了一个谐和运化的三百六十度周天。这种现象不仅给练功者以启示,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人。顺应它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周天运化佳效。
“上圣能攒年月日,中宫保合气精神。”
此二句言,智慧高超的修炼家们,他们总是在年月日时中,时时把天道自然的运化集中反映在功夫修炼之中,把精气神汇聚在身心制造出的虚空中和的状态之中。
“照临应许增年寿,掩映还同二曜新”。
“照临”者,依效义。第一仿效天道自然,第二仿效前代贤彻悟苦练。“应许增年寿”,“应许”即“必然可以”。既然能仿效天道自然,仿效圣贤,那么就必然可以获得延年益寿的效应。“掩映”者,即阴阳交替循环往来。“还同二曜新”,“二曜”者,即太阳和月亮。结合前句,义为所得的延年益寿并非一般意义,而是身心中阴阳交替,不断的更新,永恒的循环往来,性命会像日月那样永久的相互依存,生命之光也会永远闪亮而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