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张三丰金丹诗二十四首注解(4)

作者:《武当》孔德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铅汞相投成至宝,精神凝合变婴童”。

此二句言内丹的核心就是精神凝合,别无什么特殊奥秘。精神分后天与先天,结丹所用精神为先天,也即元精元神。此二物以外丹烧炼的药物而言,元精即为铅,元神即为汞。内炼中,总是以铅投汞,化精合神,汞再点铅,神再炼精。如此反复往来,阴皆化尽,独存纯阳,精气化神,只见神气而不见精气,二者合一,无所分别,方为真丹。圣胎以丹而结,婴儿由胎而养,故以养生延命之药,言为“至宝”;以将来神通变化生命再生,言为“婴儿”。然元精与元神皆无形质,皆为一气,神乃神气,精乃精气,故精以示与神别,常又以“气”名,铅即气,汞即神。

“将来跳出乾坤外,不属璇玑造化中”。

此二句言,丹道修炼是以现有自然造化的有限生命,而成为不受自然造化且等同于自然造化的永恒生命。“乾坤”即天地,它是造化人类生命的先天环境,人类生命同时受其制约。“璇玑”即北斗,人类认识地球及天体方位,以它作为标准,也认为地球节令变化与斗杓指向有关系。这里借“璇玑”泛指人类受到制约的特定自然时空环境。

安炉立鼎炼金丹,水怕乾兮火怕寒。

既未煅时常守护,屯蒙行处要勤看。

抽铅添汞须加紧,虑险防危莫放宽。

毫发差殊功不就,半途而废复行难。

【注解】

本首诗着重提示火候细微。

“安炉立鼎炼金丹,水怕乾兮火怕寒。”

此二句言下手兴工前所应具备的条件。“安炉立鼎”即是先决条件。什么是内丹修炼的“炉鼎”?它在这里有诸多含义。若以身心言,肉体即炉,意念即鼎。肉体疾病未除,意念游移不定,炉即不得安,鼎即不得立。若以精神分属穴窍言,下丹田为炉,上丹田为鼎;若以内药外药言,身心为内药为鼎,天地为外药为炉。不明穴窍,不知用法,炉即不得安,鼎即不得立。此为“安炉立鼎”之重要。精为水,神为火,此二者是结丹的主药。“水怕乾”,乾即干涸(“乾”,即“干”的繁体字。此字旧时为一字多音,多义)。人身缺精,或精不充盈,都使炼丹无从下手,这譬如造饭,有锅有灶,有柴有米,然而没有水,就无从造饭。“火怕寒”,无柴火寒,柴少火也寒。此柴此火就是心神意念。如人精气充足,这好比锅中添了足够的水,而人不能用神凝注于丹田,神思皆被外物牵引而去,这就好比炉中无火,或者火很微弱,又或火时断时续,根本无法将锅中水烧热。神火不足就不能炼化精水而成真阳之气。

“既未煅时常守护,屯蒙行处要勤看。”

此二句言下手采炼前的静养火候。“即未煅时”,指凝神之初,火尚不足,风尚不匀,炉中之矿尚未经冶炼。火不足即神不专,风不匀即息不顺。“常守护”即凝神调息于丹田。守护有武火文火二法,意念不集中即采用武火,侧重调用呼吸,强化意念,行有为之为;凝神调息做的好之后则采用文火,勿忘勿助,不即不离,行无为之为。到得一切顺遂,再行“屯蒙”之法。

“屯”与“蒙”是《易》六十四卦的第二、四两卦。前两卦为乾卦和坤卦。内丹家借六十四卦来比喻修道的全过程。比喻周天用法,乾坤两卦即阴阳相交,比喻下手之时以神入气。当神与气相合进入混沌境界,先天真阳之气便会从这种境界中萌生。“屯”卦是震在下,坎在上,以卦象寓义理解,象征新生事物刚刚发生,而未来还有许多艰难曲折。卦辞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屯”卦可表示真阳气刚刚回复之状,就像植物种子,刚刚有胚胎的萌动,连芽儿都还未发。但尽管如此,它已呈现了新生命产生而必将发展的势头,所以是个吉利之象:“元亨利贞”;有发展前途,即“有攸往”;能有所建树,即“利建侯”。但对这一吉利卦象的态度却是“勿用”。为什么?虽然它是吉利象,但它尚处于最微弱的阶段,尚无能力应付面临的艰难曲折和压抑。唯一的方式就是守护好它,不要使它遭受任何损伤破坏。在功态中,即刚有真阳萌发的势头,心意更加要静,呼吸更加要顺,特别体现勿忘勿助,不即不离,这就是进一步的守护。“蒙”卦是紧接“屯”后的一卦,坎在下,艮居上。坎为水,艮为山,水欲流动而有山阻止,故不畅行。比喻前程不明,需要受到教育。卦辞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这一卦比之功态,就是随着真阳时的静极一动,浑而一明。动者为真阳,明者为真意。而这个真意是在原有真意处于混沌态中经先天元神所感的真灵明觉。因真阳之气刚刚萌发,犹如无知幼童,好比童蒙。童蒙天真无邪,由此率天真而行,故为“亨”。但童蒙无知无识,必须给予教育引导,才能走上正路。所以刚刚萌发的真阳之气必须要有真意主宰导引。真意即“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即表示了这一主次关系。“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与上层联系还有深一层意思,即真意(明神)与识神的关系。因为静极复动后,真意出现,然识神也同时苏醒,这时他必须服从真意,而不能因为对新生现象的不明,老想追究个为什么。一具此心,因为“再三渎”于真意,真意受渎则退而不告。“利贞”之语,即表示真阳已生,顺其发展,自有真意作主,此为“贞”。识神千万别找麻烦,一找麻烦即不“利贞”。故“蒙”者一切接受明者指引就行了。“屯蒙行处要勤看”与“常守护”同义,都是不能有识神参与,不能破坏元神、元息、元气的发展势态。

“抽铅添汞须加紧,虑险防危莫放宽。”

此二句言周天搬运火候。当丹田真阳壮旺后,即须行“抽铅添汞”。铅即精中真阳之气,炼精以化气,从精中得气为抽铅。抽得真铅送入督脉逆而后升,达昆仑,入泥丸,与元神交合,此为添汞。此过程又称为取坎填离,还精补脑。丹道修炼当分秒必争,积微成著,早一天早一时成功才为稳操胜券。如修炼不勤,中途再生差错,就会前功尽弃。故三丰祖师曾在《无根树歌》中提示学道者“莫待风雨坏了舟”。此语与“须加紧”共此苦心。内炼中无论使用文火武火,总须心志专一。若杂念乍起,神思游移,不仅神因此而散,元气也有走失之患。此种现象被称为危险之兆。另外,在功境下也易出现魔幻景象,同样也是内炼之大敌,也是倾炉毁丹的危险之兆。这些魔幻,古人列为十魔,其说不等。《钟吕传道集·论魔难》:“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在,二曰梦寐,三曰内观。”具体为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恩爱魔、患难魔、圣贤魔、刀兵魔、女乐魔、女色魔。《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则归类为:“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总之,这些魔相一是由于炼己不纯,由心理中潜伏着的各种复杂的欲念所构成;一是功态下肉体与感官对外部环境中所给予的色光、音响、温度、物质、气味和某种信息传感刺激而产生的形象直译或错译,以及混乱再加工所构成;一是身心潜伏的各种病疾通过心理感受的幻化所构成;一是元气运行时,由于脉络不畅关窍未展,元气触及经络、关窍,由神经反馈于大脑后,大脑非理智错译所构成。而这一切,若在功态下出现,都应一概置之不言不理,不惊不怕,不贪不恋,只须高悬真意正气的慧剑,镇定自若,魔幻即会自行消除。此即为“虑险防危莫放宽”。否则,认幻为真,或因惊恐消散神气,或因贪恋堕入魔境,莫谈丹不能修,人也从此将神经失常,非疯即癫。这种人十有八九不可救治,致成终生大误。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