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气功外气疗法(4)

作者:毕永升 来源:网络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只有气功与推拿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疾病时需要以“力”的刺激、调整为主时,就以“力”调整为主,以“气”调为辅;需以“气”调为主时,则“力”调为辅。当然一般说“力”与“气”是很难分开的,这里的“气”是指发放之“气”而言;“力”是指用力之大小、方向、频率等而言,其手法是接触患者体表的。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很注重气功与针刺相结合。要求针刺时所采用的姿势、精神、意念、呼吸等都要符合气功基本要素“三调”的精神。他说:行针之补法时“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懈……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又说:“必用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足也,以息方吸而内针。”这就是说行针刺补泻手法时,要与日、月、天时相适应,要调身以端正,聚精会神,以意行气,以息调气,以力行针,导引真气直达病所。《后汉书·方术列传》载郭玉之言曰:“腠理至微,随气用巧……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这就是说一个针灸医生针刺手法的水平如何,要看其行手法时是否“神存于心手之际”,因为“气”有一个特点,就是意到气到(指练功有素者),神存心手之际就可以以意“御气”,并能控制、导引患者之“经气”,使气至病所。《针灸大成》中详细介绍了针灸医生练气功的方法,指出练气功首先从任督两脉小周天循行练起,经过严格地、艰苦地周天锻炼,炼至“身心混沌,与虚空等,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之为气,气之谓神,不规中而自规中,不能胎息而自胎息,水不求而自行,火不求而自出,虚室生白,黑地引针,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也。”若是针灸医生能练气功达《针灸大成》所说的境界,发放外气行针治病是易如翻掌的。所以他们行手法“烧山火”能烧得热,“透天凉”能透得凉。用“力”与发“气”有机的结合,其治疗效果就是一般人无法可及的了。

一般人认为气功外气疗法治病,是离开患者身体发气的,而且越远越高明、越好。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练功有素的医生发放外气的手法不论离开病人身体,还是接触病人身体,都可以将“气”发放给患者,不过离开人体发放外气是对患者进行“气”调的具体体现;接触人体以气摧力发气,是“力”调的具体体现。所以说一个高明的气功外气疗法医生,不但要练功有素,掌握发放外气的技术,还必须深通医理,并且精通推拿、针灸等医术,使之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提高疗效,不致误诊、误治,而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第四节 外气疗法的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适应范围

气功外气疗法是医者用一种特殊的“气”与“力”调整患者机体的治疗方法。因为人的脏腑组织,生命活动无不与“气”相关,所以当机体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时,都应进行“气”的调整,使其尽快痊愈,故本法的适应范围较广。对气的本质、作用机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临床实践经验与国内已经进行的实验研究来看,其治疗效果取决于医生的气功功力大小以及患者机体对气功之“气”的反应情况。有些经络、穴位很敏感的人,虽患有很复杂的病症,外气治疗往往产生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奇效;有些经络不太敏感的人则需经过医生多次外气激发、调整,使其经络逐渐敏感,气机活跃、同步,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据临床经验与科学试验证实该法对内、外、妇、伤、五官、儿科等多种病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头痛、胃痛、胸痛、腰痛、咳嗽、便秘、乳痈、痛经,以及感冒、胆囊炎、高血压、脉管炎、盆腔炎、近视、气功偏差等。

二、注意事项

(一)医者在频繁地发放外气之后,由于发放外气时耗气、消耗能量,就会有疲劳乏力、头晕、四肢寒冷、肝区或小腹不适等感觉,这意味着入不敷出,会影响医者自身的健康。所以发气治病时间不宜过长,一天中发气治病人数不宜太多,要根据自己的功底和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掌握。并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经常呼吸新鲜空气,以补充能量,调整气机,引气归原。

(二)医者在患病、身体虚弱、疲劳、过饥过饱,醉酒或大喜、大悲、大怒等情况下,不可发放外气治病。在发气后不要立即用凉水洗手、洗澡。

(三)患者紊乱的气机和病气,可以侵入医者体内干扰其气机,而感到某些部位不适,乏力、酸、胀、痛、麻等,要及时用排放秽气的方法驱出邪气,并及时调整自身的气机,使之尽快趋于正常。特别是癌症患者,对医者气机干扰更大,要注意少发或不发外气治疗。

(四)患者要密切与医者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患者要排除杂念,调整呼吸,放松身体或接受外气的部位,以创造充分接受外气的条件。

经络敏感的患者接受外气后很易有气感或动象等气效应;有的人不太敏感,经过几次治疗,也可逐渐敏感起来。对外气无任何感觉或动象者也可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有气感和动象者,由于身体和疾病的关系,有时效果也不佳。医者要实事求是的对患者讲清楚,不要片面宣传气感、动象等是治疗效果的标准,以免引起患者的误解而影响疗效。

(五)气功外气疗法亦非万能,对某些病或某些病的某种类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的可以治愈,有的可以缓解症状,起辅助治疗作用。故临床治病时对一些急性病和病情严重的患者一般要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不要搞吹嘘、迷信而贻误病情。

(六)治疗各论中“辅助练功”的功法,是患者自行锻炼,辅助医者发功治疗的功法。一般要按照顺序锻炼,每日练2~4次,或遵医嘱。

第二章 外气疗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医理论与外气疗法

整体观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医、气功的基本理论之一。《脏腑图点穴法》说:“天地之气人之气,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古代气功家和医家不仅把宇宙自然看作一个整体,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且把人与大自然也看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从而建立了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以指导练功和医疗实践。

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医易》说:“人之一心为全体之君……人身小天地,真无一毫之相间矣。”说明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气血等与机体各部组织器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无论在生理或在病理情况下都具体体现出来。

心为“君主之官”,作为专司意识和精神的“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体在心的统帅下,各脏器、组织与器官进行着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在气功锻炼和外气疗法的治疗中,特别注意“神”的作用。五脏之中任何一脏的生理活动,都是在其他脏器的密切配合下进行的。例如: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脾的这一功能又需要在肝的疏泄作用协助下进行。脾所运化的水谷精气的输布又懒心、肺、肾的活动。所以脾的运化功能常需要在肝、心、肺、肾的协助下进行。而脏腑又与各组织、体表相互联系。如肝开窍于目,肺主皮毛,脾主四肢,肾开窍于耳等。这样我们在发放外气治病时,就不能只看到某一个器官或组织,要从人的整体观念上去选择经络、穴位、手法和发放外气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