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2)

作者:蒋维乔 来源:气功人网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蒋维乔之学主要出于佛教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佛学宗派。因为该派的中心地点在风景秀丽的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又由于该派教义以《妙法莲花经》为主,故称为法华宗。

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538年~597年),世称智者大师,为陈、隋之际的著名佛学家,早年曾随南岳慧思(515年~577年)学习四安乐行,证得“法华三昧”。慧思之学出于北齐慧文,而慧文的佛学远宗龙树,造诣极深,史称其“独步河淮,法门非世所知,履地戴天,莫知高厚”。智顗学成之后,前往陈朝都城金陵(今南京)弘禅,影响很大。他善于吸收各家精义,突破当时南义北禅的佛教学风,形成了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为核心的佛学思想体系。

天台宗禅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止观学说,止是梵文Samatha的意译,意思是摄心入止,达于一定的止寂、禅定。观,译自梵文Vipas'yana,意为静明观照,生发智慧。简言之,止观即是定慧,是佛教修持的基本方法,也是极重要的方法。天台宗在理论上用实相来阐明,在实修中以止观作指导。该宗禅法不止于泛泛而论的止观双修、定慧力等,而是将一切道谛包括在内,融止观为一体,集定慧于一身,从而开创了具有天台宗独特风格的修持方法。

天台宗论述止观的重要著作有四部:一为《圆顿止观》二十卷,二为《渐次止观》(即《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十卷,三为《小止观》(一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名《童蒙止观》)一卷,四为《不定止观》(即《六妙法门》)一卷。后两部著作,即为本集所收。

智顗弘法三十余年,著述近二百卷,但大部分由其弟子灌顶记录整理而成。上述四部止观,实为大部梗概,入道机枢,这正如智顗在《小止观》中所说:“若夫泥洹(即涅槃)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止观是“泥洹大果之要门,行人修行之胜路,众德圆满之指归,无上极果之正体。”而《小止观》一书的核心,即在于使学者“安心免难,发定生解,证于无漏之圣果。”

经过唐朝武宗会昌(841年一846年)灭佛及五代动乱,天台宗典籍散失殆尽,本集收录的《六妙法门》一书,即为该宗弟子从日本访回的重要教典之一。此书原为智顗在陈都讲禅时传出,智者大师认为:

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故释迦牟尼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梵文:Anapanasmrti),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当知佛为物轨,示迹若斯。三乘正士,岂不同游此路?

尽管佛学深奥,只要踏上正途,成功之日并非渺茫。研习《六妙法门》,就为修炼诸如四禅八定等一系列佛家高深禅功,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智者大师所传上述二书,多为修证之法,很少宗教色彩,可谓习禅之本,入道正要。千百年来,二书流传不已,享誉古今;滋润华夏,泽被海外。修道之士,不可不读。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开宗立派的要数天台宗,然而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则是禅宗。禅宗奉《楞伽经》、《金刚经》、《六祖坛经》为主要经典,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修习禅定,见性成佛。禅宗在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南宗内部后又分出五家七宗。禅风各异、硕果累累。不费时日,难以尽知。

为此,本集特收入《禅宗修持法》一书。此书从禅宗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扼要介绍了禅宗的渊源、印度禅、中国禅、禅宗历祖、经典流布等等。同时,又从禅法的角度,对各宗各派的关键学说进行了横向比较,全面剖示,从而点明什么是禅宗修持的正法,透露参禅悟道的要机。全书指点关津,观点鲜明,寓立于破,论证有据。学者阅此,即能明辨真伪,因指见月,胸中疑团,自当涣然冰释。

《弹宗修持法》的著述者吴心圆,法号月溪,祖籍浙江,后迁昆明。法师早年业儒,博涉群经。于老、庄之学,饶有兴致。搜研濂洛关闽诸书。寻求明心见性之法,表现出对佛学的极大兴趣。十九岁时,出家为僧。曾立下宏愿:遍阅三藏,参禅悟道。其后,苦心孤诣,孜孜以求,终于得到名师指点。

法师悟道之后,数十年间,遍游名山、广开讲筵,弟子云集,南北辐辏。传世著述除《禅宗修持法》外,尚有《大乘八宗修法》、《参禅修法》、《念佛修法》以及《维摩经》、《楞伽经》、《金刚经》、《心经》等佛学名著讲录数种。

佛典宏富,非悟入一层,难以解读。上述数部名著,当能为学者架桥铺路,从理论上获取教益,在实修中得到指导。

徐兆仁1989年2月4日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