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22)

作者:蒋维乔 来源:气功人网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颜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何谓四大?即地、水、火、风。吾身之骨肉性坚者属地,身中水分性湿者属水,身中温度性暖者属火,身中气分性动者属风。

六尘者,谓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所对之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

经意谓我身是幻,不过四大之虚妄和合而成。此以今之科学证之,亦悉符合。如生理学谓吾人之身,不过十余个原质化合而成。其中旧细胞分裂而变为废物,新细胞即发生以补充之。时时代谢,刹那变迁,曾不稍停。七年之间,全身必悉己更换,不过吾人自己不察耳。然吾人年岁日长,面貌必较幼时不同,此即明证。既吾身全部时时在暗中迁变,然则究将执著吾身之何部以为我乎?昔人指心脏为心,今之生理学证明心脏为发血器,而以脑为知觉之府。实则所谓心者,即六尘留在脑中之影子。经云六尘缘影为心,语至精,义至当。此缘影即妄念。妄念时时相续,前意既灭,后念复生,亦刹那不停。吾人果将执著前念以为心乎?抑执著后念以为心乎?皆不可能者也。既知此身心是幻,又何苦不能舍去我见耶?

二曰法执。法执者,凡夫所执及邪师所说之法,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不免堕入邪见,于学佛即有障碍。故非先破我执、法执,决不能背妄归真,超出生死大海也。

佛法有小乘、大乘,自汉时入中国后,盛于晋代、六朝、隋、唐,至今不衰。论其派别,共有十宗。

一、成实宗。姚秦时鸠摩罗什译《成实论》,此宗遂传于中国,六朝时最盛,后渐式微。

二、俱舍宗。陈真谛译《俱舍论》,佚失不传。唐玄奘重译三十卷,盛行于世,遂立为宗。五代以后渐衰。

以上二宗,俱属小乘。

三、禅宗。此宗传佛心印,不立文字。达摩尊者在梁朝时泛海至广州,后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为此宗东土初祖,至今尚盛行于各大丛林。

四、律宗。律宗专讲戒律,戒律以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为根本。推之沙弥有十戒,比丘僧有三百五十戒。皆所以持束身心,学者不可不知也。

五、天台宗。北齐慧文禅师建立此宗,传至第三世智者大师而极盛。以《法华经》为主,其修持则有止观法。今浙江之天台山,智者大师遗迹甚多,宗风犹振。

六、贤首宗。此宗以《华严经》为主,东晋时初译于扬州。杜顺大师阐发此经奥义,第二传至贤首国师,作《华严探玄记》,华严法门由此大行。

七、法相宗。唐玄奘法师游西域,学瑜伽法门,归传此宗。以《解深密》、《楞伽》、《密严》等经及《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为主。而《成唯识论》乃采撷西竺十家之精华而造成者,为研究相宗所必读之书也。

八、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论空有双超,契悟中道之理。姚秦时鸩摩罗什来兹土为译经师,遂弘此宗。

九、密宗。唐时有中印度人善无畏者,至长安传此宗。以《大日经》为主,以持咒等三密为修持。及明代,以末世人情浇薄,传授恐滋流弊,遂下令禁止,密宗因以不传。今日本犹流行不衰。蒙、藏之喇嘛教,亦密宗之支流也。

十、净土宗。此宗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往生论》为主,晋慧远禅师结莲社于江西之庐山,倡导净土法门。名流之入社者,有百二十三人。至今此法门日益兴盛,即各大丛林修禅宗者,亦无不兼用念佛功夫。以其法极简要,极宏大。而于我们居士之有俗务者,随时随地,皆可修持,尤为相宜。

以上自禅宗至净土,皆属大乘。

各宗派别虽不同,而其教人背妄归真之修行旨趣,则皆共赴一的。如入城然,或由东门入,或由西门入,或由南门入,或由北门入。所取之径路不同,而其到达于城则一也。各宗修持之方法,大致可归为二类:

一曰理观。即小乘之修观行,禅宗之坐禅、参禅,天台宗之止观,贤首宗之法界观,法相宗之唯实观,净土宗之十六观,密宗之阿字观等皆是。

二曰事修。事修者,因吾人之妄念,无非从身、口、意三业而起。若三业并用时,则妄念即无由而生。试就目前之事,取一以证明之。如吾人看书,或听讲时,虽一心专注,而有时尚忽萌杂念。此何故?因看书听讲,仅用意业也。若写字之时,则杂念即绝少。此吾人日常经验所知者。何以故?盖写字时,兼用身意二业也。若三业并用,则妄念不必除而自除矣。故各宗教人事修、身拜佛、手念珠,即用身业。念经、念佛,即用口业。一心对经对佛,即用意业。其妙处在此。而其归著,无非为对治妄念,使人背妄归真,超出生死而已。若夫愚夫愚妇之念佛、拜佛,一心想求来世福极,虽亦足为将来得度远因。然非佛教之本旨也。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