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新312经络锻炼法—— 寻找自己的312(11)

作者: 宋天彬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4)、左右抻臂

要领:站、坐均可,站着练更宜调动周身气血,坐着练腰要前塌。预备动作:两手掌心对身体,沿腰带平脐拉开,至体侧,两臂伸直与身体呈45度角,立掌,坐腕,腕与脐等高,手指自然分开,指尖回翘,掌心外腆。抻臂动作由上肢缩、伸两部分组成:缩——两肩胛骨往上耸,肩部往一起拱,手指尖稍用力回翘。这几个动作要同时完成。伸——两肩放松下落的同时,两臂向下方抻,掌指放松。伸缩时掌心一松一按,两臂要伸直,肘不要弯曲。可以随音乐的节奏做。听着音乐,气氛比较活跃,精神可以放松,动作容易坚持。精神集中,一方面要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动作、姿势正确放松。意念要贯注到动作中去,注意动作的整体性,把肩和手连成一气。肩胛回缩时,要注意把手指尖用力回翘;外抻时肩推臂肘和腕结合在一起,仔细体验手稍的气感,这就是得气。如果体验不到气感,尽量翘掌坐腕,调动气机。这样反复练习,以稍微感到疲劳为度。抻臂动作虽简单,但做一会儿就会出现肩膀的肌肉、脖子后面的两条大筋酸痛难忍。这时可以把动作放慢一点,动作幅度大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不那么难受了。练抻臂还要注意头颈部保持正直,这样后背的督脉之气才能顺畅。太极拳论所谓“虚领顶劲”,“神气贯顶,气贴于背”。

作用:抻臂是借助上肢的伸缩动作,打开关节,疏通经络,调动经气,布散到身体各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达到强身祛病之目的。抻臂时呼吸速度也要自然而有节奏,一吸气小腹部(下丹田)往后一缩,会阴同时往上一提,呼气时放松。这样反复的一缩一提一松,内脏的气机就会畅通。抻臂法重点锻炼这一部位,可改善心、肺和头部各器官的功能。气感就是“本体感”,“位置感”,得气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反应的灵敏度。气感并不神秘,不要追求气感。过分追求气感,容易出偏。

(5)、转腰涮胯

要领:松静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想象用臀部左右画圆,从左向前向右向后向左,随着音乐的拍节,慢慢画圆。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灵活、放松,气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另一方面腰主宰一身活动,故古人又有“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

作用: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壮腰可以健肾,肾脏藏先、后天之精,是健康长寿之本。现代研究认为,中医的肾,不但指泌尿生殖系统,还包括了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腰部锻炼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6)、上下蹲起

要领:松静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下垂,下蹲时,头身正直,两臂向前举起,保持平衡,使重心稳定。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如此随音乐的节奏反复练习。

作用:蹲功虽以下肢运动为主,却是全身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练此功是松腰的捷法,还能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下蹲时,可意守下丹田,同时注意全身放松,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上起时,注意用头顶百会穴上领,将脊柱逐节抻起,拉直。这能通不和之气,调畅气血,振奋阳气。

附:中国气功有众多的练功诀窍。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的一种,因此,想健身及增长功夫的功友,对蹲墙功切莫等闲视之。根据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龄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甚至还可以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姿势蹲。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离墙稍远点,并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循序渐进,多多益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血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

熟练阶段: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提高阶段: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的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赤脚蹲墙。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蹲墙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撑臂蹲墙。这在难度、力度上都加了码。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平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指的分合。上起时,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时,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墙壁。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背手蹲墙。①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②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这样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蹲墙耗功。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势不动,当作站桩来练,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若此时仍能在鼻尖前放置两拳,则效果会更好。

2、安坐舒心式——《神韵降压曲》——全身放松

坐式的基本要求是“坐如钟”,想象自己就像庙里的大钟,四平八稳,稳如泰山。如同站式,就是要求在放松的情况下,保持头身正直,使脊椎骨处于力学的平衡状态。自然地坐在适当的凳、椅或床上。两腿屈膝放平,两脚自然放在地上,比肩稍宽。也可自然盘膝坐,或单盘膝、双盘膝。

(1)、按揉合谷  要领、作用见前

(2)、仙鹤点头(同站式)

(3)、按揉内关  要领、作用见前

(4)、开合拉气

要领:正坐腰背挺直,两手掌心相对,掌距20~30厘米,抬至腹前,呈抱球状,两腋要空虚,两臂不能夹住身体,全身放松,意念放在两手掌心,体验掌心和手指的麻、热、胀等感觉。有了感觉以后,想象两手好像放在水中一样。两手外开的时候,感觉手在水中的阻力,开到身体两侧,两手距离大约40厘米左右,再向里合,合的时候同样感觉两手间水的阻力。如果凭空想象不出水的阻力,可找一个水池或脸盆,去感觉水的阻力。找到两手的这种感觉之后,再做开合时,用心去体会寻找两手之间的这种感觉。两手开合的速度越慢越好,当手部有了感觉,再通过两手的开合来带动身体的开合,要把身体想象成一个气态的形体,一个虚的形体。两手一开,带着整个气态的身体向外膨胀,想象周身的毛窍、穴道全部打开,将身体当中的毒素排出去。两手内合,想象把空中的精气收到体内,于是身体里面亮起来,把所有的病灶全部清除、消散。两手外开时,距离不宜过大,内合时,两手的距离越近越好,但不要贴上。动作要轻松自然,速度要缓慢,意念要集中,两眼要轻轻闭合。

作用:这就是 “吐故纳新”。练的纯熟以后,周身的毛窍好像都在一呼一吸,这时,可把意念集中在患病的部位上,带着这个部位做开合,使这个部位的气血通畅,功能正常。这方法适合于各种疾病康复。

(5)、按揉三里  要领、作用见前

(6)、转肩揉膝

要领:坐式同前,两手放在膝上,如同转肩松背,转肩的同时按揉膝部,一举两得。

作用:可防治膝关节疼痛等骨关节病。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