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新312经络锻炼法—— 寻找自己的312(8)

作者: 宋天彬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步行要达到防治疾病和健身的目的,也要掌握科学要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始时不要走的过快,逐渐增加时间,加快速度。例如最近几个月活动很少,或有心脏病以及年龄超过40岁,开始的时候可以只比平时稍快,走10分种,也可根据情况,一次走3分种,多走几次。一周后,身体逐渐适应,可以先延长运动的时间,直至每天锻炼半小时,并逐渐增加步行速度。运动贵在坚持,有人总结了“三个三、一个五、一个七”,可供各位参考。

三个三:每天应至少步行三公里、三十分钟、根据个人的情况,一天的运动量可以分成三次进行,每次十分钟,一公里效果是一样的。

一个五:每周至少运动五天以上。

一个七:步行不需要满负荷,只要达到七成就可以防病健体。

这里有一个运动后的脉搏指标,如果可以达到,运动就很成功。

年龄    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31~40岁 运动开始      理想目标

31~40岁 110           140

41~50岁 105           130

51~60岁 100           125

61~70岁 95            115

健身运动不同于竞技体育,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艰苦的训练。宋代的《圣济总录》说:“元气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开”,所以要每天鼓腹淘气,宣摇百关。就是练腹式呼吸和把全身大小关节最大限度地活动开。这种锻炼也是简便易行的,而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精神饱满。

四、冯一的“312”——音乐养生调理法

(一)音乐疗法的奇迹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和载体,携带着丰富的生命信息。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也能使人心平气和,宁静而愉快。音乐给人们带来智慧,给人们以哲理性启示。它通过优美旋律的激励,引起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悦耳动听的乐曲,悠扬欢快的旋律,使人们浸沉于美的感受之中,忘却烦恼,排除杂念,心清神悦,呼吸舒缓,全身轻松,从而获得心理和生理的平衡。再配合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不但有利于调节心理和生理的平衡,而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于是病体逐渐康复,到达健康、健美、长寿的目的。70年代以来,音乐疗法已成为医学家们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研究音乐疗法的人越来越多,它能治疗的疾病也越来越多。音乐疗法是用音乐陶冶性情、调整心境的自我心理保健法。研究表明,乐曲的不同节奏、旋律、速度、响度、音调和音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一般来说,A调使人激昂,B调使人哀怨,C调启人有爱,D调令人热烈,E调助人安定,F调淫荡,G调浮躁。欢快的旋律可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柔和的音调和徐缓的节奏可平稳呼吸,镇静安神;优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经张力,令人轻松愉快等。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根据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的事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说是音乐疗法创造的奇迹。这是在中央电视台10台——科教频道,2004年4月13日8点05分,家庭栏目播出的,题目叫《笛声悠扬》,主人公叫姜焕柱、王晓霞。夫妻二人都在公交行业工作,工资不到80元,供养4个孩子,生活很艰苦,靠业余修自行车勉强维持。一天老姜开公交车过铁道口,不巧前面堵车了,老姜的车停在铁道上。这时听到了汽笛声,只见火车远远地开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姜想一车人的性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责任所系,决不能弃车逃命。恰巧前面的车开动了,于是他加大油门,刚刚冲出铁道,火车就呼哨而过。此事越想越后怕,这一惊吓不要紧,从此总感到心悸、胸闷。此后体质越来越差,常常夜间犯病,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妻子王晓霞到处为老姜求医问药,什么“生命蛋”、猪心血、鹿心等等,只要听说什么偏方有效,她都想法弄来试试,结果钱花了不少,一点不见效。老姜的病越来越重,走路需要搀扶,生活所迫,靠妻子蹬三轮带他去自行车修理部上班。为了缓解老姜的思虑忧愁,妻子带他去公园散散心。偶然间听到了笛声“欢乐颂”,老姜听了非常得劲,觉得很舒服,身子不由自主地随音乐旋律动了起来,好像音乐在给心脏做按摩,心情豁然开朗。从此听音乐、吹笛子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妻子吹笛,丈夫唱歌,笛子越吹越好,为了多欣赏这优美的笛声,改为丈夫做饭,妻子以笛声相伴。二年来,他们天天过着充满欢乐的日子,无论家里、公园、江边,处处回荡着悠扬的笛声。为了丈夫的健康,妻子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吹笛子,甚至还用笛声来为老姜催眠。由于心情好了,什么摇摆机、按摩器也不用了,治疗心脏病的药也不吃了,到医院检查,大夫说冠心病好了。如今老姜67岁了,六年来没有吃药,依然摆摊做修理自行车工作,而且打篮球还能跑三步蓝哪。

据保健时报记者报道:其邻居赵姐高兴地说,“你说奇不奇,音乐竟治好了我这四年多的老胃病。”音乐真能治好病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魏育林主任。魏主任说:赵姐患的是胃肠植物神经紊乱症,胃本身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心理应激和精神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如受过精神刺激、常生闷气、生活和工作遭遇严重困难等,均可能造成大脑中枢神经紊乱,如表现在胃方面的症状,病情也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呕吐、胃痛、厌食、饱胀等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有的患者还可能有胸闷、心悸等症状。我们治疗胃肠植物神经紊乱采用的是音乐体感振动疗法。因为音乐容易使人进入冥想,达到深度放松状态,既可减少和降低人的焦虑、紧张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又能调整脏器功能。

目前,医学专家们经常将音乐疗法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病人听抒情的小提琴乐曲,可使血压降低10~20毫米汞柱。让临产妇女听优美悦耳的音乐,可以分散她们在分娩时的注意力,减少疼痛。更令人欣喜的是,音乐还能辅助治疗癌症。美国癌症治疗中心之一的罗索哈特医院音乐治疗主任金泰尔,本人就是癌症患者。1975年,她患了乳腺癌,病情很快恶化,被送进医院。在医院里,她目睹癌症病友一个个死去,情绪十分低落。正当她在准备后事时,会弹钢琴的父亲为她弹奏一些乐曲,以减轻她精神上的痛苦。令人十分惊奇的是,音乐就像魔术师一样,慢慢驱赶了病魔,使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心情十分愉快。病愈后,她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美国癌症协会组织的音乐治疗工作。如今,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音乐治疗专家。我国深圳一家肿瘤医院,还创建了“希望之光”俱乐部,每周3次为患者进行演出。平时演员们深入病房为患者演唱,由患者亲自点歌点曲,已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肿瘤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关,故采用音乐疗法,可改变肿瘤病人的情绪,提高免疫功能,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见,音乐是怡养心神,祛病延年的一剂良药。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