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新312经络锻炼法—— 寻找自己的312(3)

作者: 宋天彬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三、 千金四总诀: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口面合谷收。后人又加四句:酸痛取阿是,胸膺内关谋,下腹三阴交,胁痛寻支沟。

附图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之中点处。简便取法是:将另一手拇指横纹搭在虎口上,屈指指端便是。主治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牙痛、咽痛、手臂痛、手指痉挛、口眼歪斜等。现代研究认为,合谷能调节免疫功能,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随音乐的节奏按揉100次左右,左右换手。要稍有酸胀感才好,就是中医所谓“得气”,得气才有效。有病时,重按为泻法,泻出邪气;无病时,轻按为补法,补足正气。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二横指,两大筋之间。主治胃痛、呕吐、胁痛、胸闷、哮喘、心悸、癫狂等。现代研究发现,内关可调整心功能,调节心律,治疗心绞痛、无脉症、心律不齐、高血压、胰腺炎、休克等。手法、刺激量同合谷。左右换手。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在膝盖下,外膝眼下三寸(一幅),胫骨外侧一指,简便取法是:掌心捂在膝盖上,中指点到胫骨外侧便是。主治腹痛、腹泻、便秘、下肢酸痛冷麻等。现代研究认为,足三里是全身强壮要穴,可防治高血压、消化不良、免疫功能失调等。可双侧同时按,手法、刺激量同合谷。

三阴交是脾经的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所以治疗作用十分广泛。在内踝高点上三寸(一夫法——四指),胫骨内侧后缘。主治纳呆、腹胀、肠鸣、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癃闭、疝气、脚气、失眠、下肢痿痹等。古人认为足三里、三阴交配合起来等于“四物汤”,既补气又养血。现代研究发现能调整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可双侧同时按,手法、刺激量同合谷。

(四)常用腧穴一览表

9 手太阴肺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1 中府 ZhōngFǔ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咳嗽 ,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 云门 Yúnmén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LU 5  尺泽 Chǐzé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LU 7  列缺 Lìeqūe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LU 9  太渊 Tàiyuān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LU 10   鱼际 Yújì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咳嗽 ,咳血 ,咽喉肿痛 ,失音,发热。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LU 11 少商 Shàoshāng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咽喉肿痛 ,咳嗽 ,鼻衄 ,发热 ,昏迷,癫狂。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10 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LI 1 商阳 shāngyáng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LI 4   合谷  Hégǔ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 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现代研究认为,合谷能调节免疫功能,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LI 11    曲池   Qūchí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据报道,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  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LI 15 肩髃 Jiānyú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LI 20 迎香 Yíngxiāng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 症。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不宜灸。

11 足阳明胃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ST 1 承泣

 Ch é ngq ì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ST 4 地仓 Dìcāng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ST 6 颊车 Jiáchē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ST 7 下关 Xiàguān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ST 9 人迎 Rényíng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l)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2)禁不可灸。

ST 12 缺盆 Qūepén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乳头直上。 咳嗽 ,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孕妇禁针。

ST 18 乳根 Rǔgēn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咳嗽 ,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 少。

ST 25 天枢 Tiānshū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腹胀肠鸣 ,绕脐痛 ,便秘 ,泄泻,痢疾, 月经不调。  (l)大肠的募穴;(2)孕妇不可灸。

ST 34 梁丘 Li angqiu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足阳明经郄穴。

ST 35 犊鼻 Dúbí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ST 36 足三里 Zúsānlǐ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是抗衰老、抗疲劳、调节免疫功能的保健要穴。

1、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2、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3、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 ,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4、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ST 38 条口 Ti aokouy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一半),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脘腹疼痛 ,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 痛。

ST 40丰隆   Fēnglóng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足阳明经络穴。

ST 41 解溪 Ji xi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ST 42 冲阳 Ch   ongyang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ST 43 陷谷  Xiàngǔ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足阳明经所注为“输”。

ST 44 内庭 Nèitíng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ST 45 厉兑 Lìduì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12 足太阴脾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SP 1 隐白 Yǐnbái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SP 4 公孙 Gōngsūn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①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SP 5 商丘 Shāngqiū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足太阴经所行为“经”。

SP 6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一呋:2-5指并拢,中节宽度为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I)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治疗肝脾肾三经的病,即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SP 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SP 10 血海 Xuèhǎi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月经不调 ,崩漏 ,经闭 ,瘾疹,湿疹,丹毒。 

SP 12 冲门 Chōngmén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SP 15 大横 Dàhéng在腹部平肚脐,距脐中4寸,直上对乳头。  泄泻,便秘,腹痛。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SP 21 大包 Dàbāo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脾之大络。

13 手少阴心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HT 1 极泉 Jíquán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HT 3 少海 Shàohǎi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HT 5    通里 Tōnglǐ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l寸。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手少阴经络穴。

HT 6   阴郄 Yīnxì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腕横纹上0.5寸。 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手少阴经郄穴。

HT 7    神门 Shénmén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1、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2、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

14 手太阳小肠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SI 1 少泽 Shàozé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SI 3 后溪 Hòuxī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SI 4 腕骨 Wàngǔ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SI 6 养老 Yǎnglǎo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手太阳经郄穴。

SI 8 小海 Xiǎohǎi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肘臂疼痛,癫痫。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SI 9 肩贞 Jiānzhēn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SI 11 天宗 Tiānzōng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SI 12 秉风 Bǐngfēng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SI 14 肩外俞 Jiānwàishū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SI 16 天窗 Tiānchuāng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耳鸣 ,耳聋 ,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SI 18 颧髎 Quánliáo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l)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禁灸。

SI 19 听宫 Tīnggōng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15  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BL 1 睛明 Jīngmíng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BL 2 攒竹 Cuánzhú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 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BL 10 天柱 Tiānzhù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

BL 11 大杼 dàzhù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BL 12 风门 fēngmén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BL 13 肺俞 fèishū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BL 43 膏肓 Gāohuāng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BL 15 心俞 Xīnshū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

BL 17 膈俞 Géshū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 

 (1)八会穴之一,血会。 (2)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BL 18 肝俞 Gānshū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BL 19 胆俞 Dǎnshū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BL 20 脾俞 Pǐshū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BL 21 胃俞 Wèishū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BL 22 三焦俞 Sānjiāoshū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BL 23 肾俞 Shènshū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BL 24 气海俞 Qìhǎishū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BL 25 大肠俞 Dàchángshū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BL 26 关元俞 Guānyuánshū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

BL 27 小肠 俞 Xiǎochángshū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BL 28 膀胱俞 Pángguāngshū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BL 31八髎 baliáo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2、3、4骶后孔处。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阳萎,便秘,泄泻,腰痛,下肢痿痹。 

 分别称为上、次、中、下髎。

BL 35 会阳 Huìyáng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

BL 36 承扶 Chéngfú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BL 37 殷门 Yīnmén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腰痛,下肢痿痹。

BL 39 委阳 Wěiyáng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三焦经下合穴。

BL 40 委中 Wěizhōng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BL 57 承山 Chéngshān  

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BL 59 跗阳 Fùyáng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阳跷脉郄穴。

BL 60 昆仑 Kūnlún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 (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妊妇刺之落胎。

BL 62 申脉 ShēnMài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 痛,失眠。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BL 63 金门 Jīnmén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足太阳经郄穴。

BL 64 京骨 Jīnggǔ 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BL 67 至阴 Zhìyīn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16  足少阴肾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KI 1  涌泉  Yǒngqu á n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肾经井穴。

KI 3  太溪  T àix ī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肾经腧穴、原穴

KI 4  大钟 

 Dà zh ōng  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肾经络穴

KI 6  照海 

Zhàoh ǎi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KI8交信 

 Ji ā ox ì n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  内廉痛。  阴跷脉郄穴。

KI筑宾 

 Zh ù b ī n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阴维脉郄穴。

KI10阴谷

 Yīng ǔ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肾经合穴。

17 手厥阴心包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PC 3 曲泽 Qūzé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心包经合穴

PC 4 郄门 Xìmén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心包经郄穴。

PC 5 间使 Jiānshǐ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心包经经穴。 

PC 6 内关 Nèiguān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现代研究发现,内关可调整心功能,调节心律,治疗心绞痛、无脉症、心律不齐、高血压、胰腺炎、休克等。

PC 7 大陵 Dàlíng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心包经输穴、原穴。

PC 8 劳宫 Láogōng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心包经荥穴。

PC 9 中冲 Zhōngchōng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心包经井穴。

18 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SJ 1 关冲 Guānch ōng  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三焦经井穴。

SJ 3 中渚 Zh ō ngzh ǔ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  ,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三焦经输穴。

SJ 4 阳池

 Y á ngch í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三焦经原穴。

SJ 5 外关

 Wà igu ā n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SJ 6 支沟

Zh ī g ō u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三焦经经穴。

SJ14肩髎 

 Jiānli á o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臂痛,肩重不能举。

SJ 17 翳风 Y ī f ē ng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SJ 20 角孙 Ji ǎ os ū n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SJ 21 耳门

ě rm é n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Sj 23 丝竹空 S ī zh ú k ō ng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19 足少阳胆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GB1瞳子髎    

Tó ngzǐ liá o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GB 2 听会

Tī nghu ì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 

GB 12 完骨  W á ng ǔ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足太阳、少阳之会。

GB 14 阳白

 Y á ngb á i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足太阳、阳维之会。

GB 20 风池  

F ē ngch í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足少阳、阳维之会。

GB 21 肩井  Ji ā nj ǐ ng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足少阳、阳维之会。

GB 24 日月  R ì yu è  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GB 25 京门  J ī ngm é n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肾经募穴。

GB 26 带脉  D à im à i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GB 29 居髎

  J ū li á o  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阳跷、足少阳之会。

GB 30 环跳  Hu á nti à o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小儿麻痹,肌萎缩。 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GB 31 风市  F ē ngsh ì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GB 34 阳陵泉  Y á ngl í ngqu á n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GB 36 外丘  W à iqi ū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背鸡胸。 胆经郄穴。

GB 37 光明  Gu ā ngm í ng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胆经络穴。

GB 39 悬钟  Xu á nzh ō ng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八会穴--髓会。

GB 40 丘墟  Qi ū x ū 

 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胆经原穴。

GB 41 足临泣  Z ú l í nq ì  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20 足厥阴肝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LR 1 大敦  D à d ū n  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肝经井穴。

LR 2 行间  X í ngji ā n 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肝经荥穴。

LR 3 太冲  Tàich ō ng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肝经输穴、原穴。

LR 5 蠡沟  L ì g ō u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肝经络穴。

LR 6 中都  Zh ō ngd ū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肝经郄穴。

LR 13 章门  Zhāngmén 

 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LR 14 期门  Q ī m é n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肝经募穴。

21 任脉经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RN  1  会阴

Huìy īn 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RN 2曲骨 Qūgǔ  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任脉、足厥阴之会。

RN 3中极 Zhōngjí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足三阴、任脉之会。

RN 4  关元 Guānyuán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足三阴、任脉之会。

RN 6 气海 Qìhǎi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肓之原穴。

RN 8 神阙 Shénqu è  在腹中部,脐中央。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禁刺;可灸。

RN 12 中脘 Zhōngwǎn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RN 17 膻中  Dànzhōng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RN 22 天突  Tiāntū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阴维、任脉之会。

RN 23 廉泉  Liánquán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阴维、任脉之会。   

RN 24 承浆Chéngjiāng  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足阳明、任脉之会。

22 督脉经穴

 定位 主治 附注

DU 1 长强 Chángqiáng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DU 4 命门 Mìngmén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DU 9 至阳 Zhìyáng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DU 14   大椎 Dàzhuī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DU 15   哑门 Yamén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DU 16   风府 Fēngfu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DU 20   百会 Baihuì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DU 23   上星 Shàngxīng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DU 25   素髎 Sùliáo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DU 26   水沟 Shuigōu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3 经外奇穴

穴名 定位 主治 附注

EX-HN 1 四神聪 Sishencong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EX-HN3印堂  

Yintang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以及三叉神经痛。

EX-HN 4 鱼腰  

Yuyao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EX-HN 5 太阳  

Taiyang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 

EX-HN 6 耳尖  

 erjian  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目赤肿痛,上目翳,偏正头痛,喉痹,以及麦粒肿。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注意消毒!

EX-HN 10 聚泉  

Juquan  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舌强,舌缓,消渴,哮喘,咳嗽及味觉减退。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注意消毒!

EX-HN 11 海泉 Haiquan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舌疾、口腔炎、喉痹。  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出血;勿灸。注意消毒!

EX-HN 12  金津

 Jinjin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舌强,舌肿,口疮,消渴,喉痹。  点刺出血。注意消毒!

 EX-HN13玉液  

Yuye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 舌强,口疮,喉痹,失语。 点刺出血。注意消毒!

EX-B 1 定喘 

 Dingchuan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不举,荨麻疹。  

EX-B 2 夹脊  

Jiaji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十七穴。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EX-B 7 腰眼 Yaoyan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腰痛,尿频,消渴,虚旁,赢瘦,妇科疾患。 

EX-B 8 十七椎 

Shiqizhui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EX-UE 1 肘尖  

Zhoujian  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瘰疬,痈疽,疔疮,肠痈,霍乱。   用灸法。

EX-UE 4 中魁  

Zhongkui 

 在中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噎膈,翻胃,呕吐,呃逆,牙痛,鼻出血,白癜风。 用灸法。

EX-UE 5 大骨空  

Dagukong  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目痛,目翳,内障,吐泻,衄血。  用灸法。

EX-UE 6 小骨空 

 xiaogukong  在小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目赤肿痛,目翳,喉痛,指关节痛。  用灸法。

EX-UE 7 腰痛点 Yaotongdian  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校点处,一侧二穴。 急性腰扭伤,头痛,卒死,痰壅气促,小儿急、慢惊风,手背红肿疼痛。 

EX-UE 8 外劳宫  

Wailaogong  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EX-UE 9 八邪  

Baxie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  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烦热,毒蛇咬伤。 点刺出血。可灸。

EX-UE 10 四缝  

Sifeng 

 在第2——5指掌面侧,近端指关节的中点,一侧四穴。  疳积,百日咳,肠虫症,小儿腹泄,咳嗽气喘。 点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EX-UE11 十宣   

Shixuan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十穴。 昏迷,晕厥,中暑,热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EX-LE 2 鹤顶  

Heding 

 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膝关节痠痛,腿足无力,鹤膝风,脚气。 

 可灸。

EX-LE 3 百虫窝   

Baichongwo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上1寸。  皮肤瘙痒,风疹块,下部生疮,蛔虫病。 可灸。

EX-LE 4 内膝眼 Neixiyan 

 屈膝,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膝关节周围炎、下肢运动障碍。

EX-LE 6 胆囊 

 Dannang  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下肢萎痹。 

EX-LE 7 阑尾 

 Lanwei  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下肢萎痹。

EX-LE 8内踝尖  

Neihuaijian  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牙痛,扁桃体炎,足内侧缘痉挛。   灸法。

EX-LE 9 外踝尖 Waihuaijian 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牙痛,脚气,偏瘫。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EX-LE   12   气端 

 Qiduan 

 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十穴。 中风急救,足趾麻木,脚背红肿、疼痛。  直刺0.1-0.2寸;可灸。

桥弓

Qiaogong 翳风到缺盆成一线,沿胸锁乳头肌。 头晕、头痛。高血压。 推法、揉、拿。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