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络与网络
“网络”是互联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基础,“经络”是中医临床和人体保健的基础,前者是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高科技,后者是古代社会高深莫测的中医学说。表面上看,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二者不但有密切的联系,而且理论相通,结构相似。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您若有兴趣,请看下面的分析。
狭义的网络是指信息高速公路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文明社会的发展,必将联络地球村的千家万户。智能化的住宅,可能将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广义的网络应该包括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输油、输气、输水的管道网络,供电系统、通讯系统的有线无线网络,总之它包括了一切配送物质、传输能量、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这一大系统的任何一处发生故障,都会使人类社会生活出现混乱甚至瘫痪,所以时时处处都要加意维护和保养。特别是调节和控制这一切活动的通讯系统,必须保证信息的正确无误和畅通无阻。这里也包括调节和控制一切人类活动,保持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当前人类面临的危机就是盲目的开发与发展,破坏了自然和社会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以致天灾人祸频繁发生。因此世界有识之士,奋起呼吁,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平家园-—地球。只有这一大环境健康了,才谈得上个人的健康长寿。
说起个人的健康,似乎是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实不然。尽管现代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加强,但是互联时代给人们带来的现代文明病却有增无减。例如网上冲浪、网上漫游、电子游戏等等,往往使人们乐以忘返,失去控制,成为电脑的奴隶,即使为了工作,也不该如此拼命。搞网络开发、软件开发的科技精英,往往因工作而损害健康,此类实例,不胜枚举。颈椎病、腕道损伤综合症(腕管综合症)简直可以称为“电脑病”了,运动不足,体弱多病,是在电脑前长期工作的必然结果。当你感到两眼干涩、头昏脑胀时再休息,已为时过晚,你的健康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受到损害,经常患感冒就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现之一。至于腰酸背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不佳,都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即使还没有感到任何不适,长期接受辐射,又缺乏足够的运动和睡眠,也会积劳成疾,说不定什么时候将爆发大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癌症、肥胖病、糖尿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等等,其发病年龄都有提前的趋势,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医学的健康观是历来重视预防,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认为有了病以后再治疗,就好比临到口渴现掘井,为时已晚。最好是安不忘危,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所谓“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说最好的医生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是现代所谓亚健康状态,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关键在于人们要行动起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一点经络养生知识吧!
中医的经络学说,把人体比喻为小社会、小天地、小宇宙,经络就好比江河湖海,应该川流不息,一旦淤滞,就会泛滥成灾。人体的经脉流通着气血,气血流畅,百病不生,一旦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不通则病,就会百病丛生。《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这是用治理国家和社会来比喻人体养生,领导失误,传达政令的通道闭塞,国家就处于危险之中;人若不明养生之道,经络不通,就会身体受伤而遭殃。虽然经络理论还是正在探讨的课题,其实质究竟是什么还是一个谜,但是它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都很清楚。并不是说现代人就不如古人聪明,只是限于历史条件,古人用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通过仔细的观察,总结了长期的生活经验,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来反映客观真理。这就是所谓隔行不隔理,英雄所见略同。现代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中医理论是可以相互印证的。人体的经络与当代社会的网络是可以互相比拟的,其理论也是相通的。用现代观点来看,经络是古人对人体网络系统的概括,是一种综合的概念。凡是能传输物资、能量、信息的网络系统,都属于中医所谓经络系统。它包括了人体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系统以及类似无线电通讯的无形的系统。
保持经络通畅的方法涉及养生的各个方面,除了平衡膳食、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之外,最主要的是各种运动。在很多体育运动中,应首选那些能使身体各个部分都得到充分活动的有氧代谢运动。最近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载文指出:温和的运动能使人长寿,即低强度、低消耗的运动模式。如每日半小时的快走、慢跑、健身操、自行车、游泳等体力活动,每周大约消耗两千佧热量。古代的导引按跷就是拍打周身,活动关节,是疏通经络的最佳方法。一方面进行全身运动,一方面刺激经络上的腧穴,这是以最少消耗获得最大效益的妙法。腧穴就是输入、输出能量和信息的地方,有调节各系统生理功能的作用。所谓“三百六十五穴”各有各自的作用,一个简单的学习方法是找“阿是穴”,即“反应点”。凡是有酸麻胀痛等反应的地方,就是内脏的病理反应,在此拍打按摩就能起治疗作用。所以古人说周身无处不孔窍,即周身到处都是穴。可见你找不准穴位也没有关系,总之拍打周身都有好处。为了疏通经络,古人还创造了许多工具,如用桑枝捆扎的拍子,老头乐、孝子手、太极尺、太极棒、无极健身球等等,可以打到全身任何穴位。中医认为能反应和治疗内脏疾病的主要穴位是背部膀胱经的五脏六腑俞穴,经常刺激这些穴位,能调节阴阳气血和内脏的平衡,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百病防治点穴要领
为方便记忆,兹将背部经络腧穴歌诀简述如下,供各位读者参考:
1、膀胱经背部第一线腧穴歌诀: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俞),心(俞)五督(俞)六膈俞七,八胰(俞)九肝(俞)十胆(俞)寻,十一脾俞十二胃(俞),十三三焦(俞)十四肾(俞),气海(俞)十五大肠(俞)六(十六),(十)七(十)八关元(俞)小肠(俞)分,十九膀胱(俞)二十中膂(俞),二十一椎白环俞。上、次、中、下八廖穴,一二三四骶孔中。
2、督脉背部腧穴歌:
督脉正中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是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十四命门与脐对,十三悬枢在中央,十一脊中十中枢,九椎筋缩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藏,大椎就在一椎上。
背部腧穴自己按摩不到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躺在床上,或坐在靠背椅子上,左右摆动躯干,磨蹭后背,叫做摩脊通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