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虚实静功

作者:伍止渊 张剑鸣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一、虚实静功理论

道家气功原本无派,到了唐宋以后,才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派;东派陆潜虚,从意守后丹田(夹脊)入手;西派吕纯阳,从意守外丹田(体前膻中到神阙之间一尺五到两尺的地方)入手;南派张紫阳,从意守中丹田(脐内前七后三,亦即中宫)入手;北派王重阳,从意守上丹田(即眉心)入手。他们以入手方法不同而分为四大派。

道家气功虽分为四派,但它不是派系的分裂,而是为了普及。因为它们都是以老子的“清静、无为、自然”和“毋忘毋助,若存若亡”作为功法的要领的。所以“三千六百门”、“七十二种道”都不出四大派的范围,也都是从意守四个丹田人手的。四派功法虽异,但一旦入门,功夫渐长渐进,后来都会相继贯通。“神气合一”,便是这贯通的开始。因此,四派都有“得一万事毕”的说法。

五十年代中期,经由上海市卫生局陈涛同志的介绍,我与其他七位同志到黄岩向伍止渊大师学气功。伍止渊是南派张紫阳的嫡系后裔,他传授的气功,即虚实静功。关于我练功的经验和心得,详见“练气功二十八年”一文。

(一)虚实静功把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天之先”阶段,就是未始之始、未身之身的阶段。什么叫未始之始、未身之身?就是当母亲怀孕前的一刹那,也叫“父母之于穆初”或“无极生”,它无形无质,所以也称为“天元阶段”。这阶段是比较渺茫的。

第二阶段:“先天”阶段,就是母亲怀孕后的阶段。这阶段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乾坤坎离)”的阶段。当人的生命开始时,即生八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中所说“八脉者,大道之根,先天一气之祖”,就是指的这个理论。这胎儿阶段,也就是先天。

胎儿在腹胞内,靠母体血液营养,以母息为息(胎息),渐长渐大,十月期满出生。这就是先天阶段,也叫做“地元阶段”。

第三阶段;“后天中的先天”阶段,即男16岁、女14岁前的这一阶段,也叫做“人元阶段”。

第四阶段:“后天”阶段,也就是“后天中的后夭”阶段,即男16岁、女14岁以后的阶段。

虚实静功这派气功,就是要从“后天中的后天”返还到“后天中的先天”阶段,也就是返还到男16、女14的年龄阶段。这个返还,不是生理上真地返还到那个年龄阶段,而是在气血上、阴阳上返还到那个阶段。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一切生物不可抗拒的新陈代谢的规律。人要健康延年,就要与自然作斗争,却病却老。气功,就是我们祖先向疾病作斗争而取得的丰富经验,是人类抗拒老病的有效手段。

(二)虚实静功中的清静、无为、自然

虚实静功是南派张紫阳传留下来的一部功法,它主要以虚为主。虚,就意味着“无为”,“无为”,才能达到静。

虚实静功从下手到大成,都是以虚实的变化来体现的。但是,它的各个过程也各有侧重。如下手功夫以守实为主,即从意守丹田、听息法、听音法开始。然后是虚实相间,即毋忘毋助,若存若亡。接着就是以虚为主,就是知而不守。再下去,就是全虚,就是坐忘,但要掌握虚而不虚,即要做到“一觉独存”。这个“觉’不能灭,否则就落于顽空,就会“空空如也”,一无所有。

此功分为天元、地元、人元三部分。在整个人元部分,都以实为主,以虚为辅。随着功夫的深入,虚实的程度也继之深入,但不管怎样,总不出毋忘毋助、若存若亡的境界。这是一个总诀,切不可忘。
“清静,无为,自然”,这三者是老子的整个学术思想,在静功里则作为练功的指导思想。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侧重。

清是对浊而言的。古人说“清者浊之源,浊者清之用”,又说“在山泉,清出山浊”,意即泉水是源于地下水的,地下水又是源于地上水的,这就是它们之间周而复始的因果关系。眼耳鼻舌身在尚未与外接触时,心可无念。但作为一个活人,不与外界接触是不可能的,因而也就不可能无念。有念就生浊,但浊还源于清,练功就是要溯这个源。

静是对动而言的,动极则思静,静极则思动,因此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动与静。事物的发展是物极必反。练功时,就是要由动而返静。

“无为”是对“有为”而言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为”就是顺乎客观自然的实在,练功时就是要返回自然。“有为”则是遵循客观规律,要改变自然,使之符合于人的意志。所以“无为”是无条件的,是永久自在生化的;“有为”是有条件的,是暂时自身进退的。练功就是要使机体和意念返回“无为”。

自然是对人为而言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如宇宙的变化、气候的转变、生物的生死等等,都有它一定的发展规律。静功就是要根据人的自然生长规律,顺其自然之道(不是听其臼然)达到返本还原的目的。

人到中年以后,动极而衰,就不能顺乎自然了。静极生动,动极生静,自己已不能当家作主了。练气功,就能找到止动生静的方法。这方法就是:“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因此,首先要收心,灭妄念。妄念灭,则心自清。心清,则意静。意静,则气生。这样,就能做到“意无为而气有为’。这个过程只有顺乎自然规律才能实现。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