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心是人之一身的中心,“中”是练气功的中心。是坚固的堡垒是防线的中心,堡垒的内部被攻破,即能使全线崩溃。入中是气功攻堡垒的方法,也是建设的必要手段,是必然的过程。通过入中,才能深,才能广。气功中的宏观与微观。就是从入中开始的。所谓窍中窍,妙中妙,深不可测,广不可及,高不可攀.这里面有个非常广宽的天地。入中功只是把“神与气”转向“中”的开始。欲到达真正进入中心之间,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2)“中”与各方面的关系
①“中”与虚
虚实静功是以虚实来体现动静关系的。入中功法是需要自发动的。自发动首先要诱动。“意守丹田”就是着实,就是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诱发动。到了自发动,它才能层层深入逐步返还,直返到源(即一阴一阳的起点)。但自发动又易造成盲动,盲动就要出偏差,甚至不可收拾。要防止偏,就要有度。这个度就是要虚与中相结合。由中里虚,虚而有中,中就是虚假后留有的余地。因此,要虚而不虚,虚中有点,以虚包实。要从中开始向外虚,虚了“中”之后才能入“中”。所以炼精化气,就必须要练神还虚,而入中就是为练神还虚刨造了条件。
②“中”与丹田
丹田,即种丹之田。此田是由一横(命门与神阙之间的线)与一直(冲脉的线)相交为“十”字加“口”而成的。十字交叉之间的一点,就是中。中丹田与上丹田的两个点,就是祖窍。第一次的内气,就是从意守丹田发生的。所以古人把丹田比做炉鼎,炉火从此升起。人体生物电也从这里发生,于是就产生了人体场(窍)。
③“中”与窍
窍分死宫与活窍。
死窍,就是祖窍。祖窍有二:一在中丹田(脐中人一在上丹田(眉心)。这两点古人认为是人生命开始时第一个细胞所分裂而成的两个点,故叫祖窍。
活窍,就是由大周天光环缩小而成的圆心,就是轴心。由这个圆心而产生的圆体,就是活窍。这个窍是结气而成的。它周流不息,叫“fa lun常转”。从此,人体气机就自动化地转动了。一切自发动功都是从这里产生的。这个窍才是真窍,才是一切古人所讲的窍。由这个窍的中心产生的气才是真“中”,一切生化都在这里发生、发展。
④“中”与“一”
这里的一,不是指神气合一的一,而是指一阴一阳连起来的一。取一之半径以一端点为圆心,如圆规一样旋转一周,一周之间的圆心就是中心。因此,知一必知中,中出乎一,一能生中。这个圆就是一切物质运动的轨道。所以阴阳合一是合在中心的,中就是一阴一阳的分界线,合则为一,分则为二。
3、入中功内在的复杂过程
这部功法是凝神入于气穴,是人元功法的潜藏功,因为它潜藏药物。这些药物是今后练功的基础,须收之入库。入中功便是入药于“中”。“中”即仓库。库分地上、地下,先入“地上库”,再入“地下库,即所谓“潜藏”。潜藏的目的是为了养精蓄锐,练气化神。入中功是为炼气化神到“真中”扫平道路的,以备建立一个牢固的根据地(丹田)。这部功的时间是较长的,整个人元阶段需花一二十年甚至是终生才能得到,短期之内是难下结论的。
(1)线上的功夫
①引气入虚
虚到一定程度,只剩下一点点小黑点,使气、息和神都在其中。这个小黑点使精气神进一步统一,为结丹创造条件。
②虚与实的关系
虚与实有一个明显的对照:气,明虚,神,暗实(就是觉照)。没有气的虚极,就没有神的静笃。只有虚极静笃,才能从无中生有。这个有,就是气的变化,从线上功夫逐渐过渡到面上功夫。这个变化有一个较长的时间,从量变到质变,以后还有导致形变,不是一蹴即得的。气从表到里,由此及彼,一个人由衰返盛,由弱还强,要经过无数循环反复,才得实现。
③尾开“九窍”
气田丹田之气转为阴跷之气,由阴跷之气(药)而通于九窍。所谓九窍,即七窍(眼、耳、口、鼻)、顶窍(在前顶,是泥丸宫的外围)与毛窍(毛孔)。这是一路。
另外,在尾椎上还有一个穴位,名“九窍”。进阳火时,从会阴穴(不经尾椎)转向督脉就经过此九窍,叫“尾开九窍”。此窍通,即入尻脉。尻脉是自阴跷穴开始的,尻脉是周流的,气由尻脉周流全身,螺旋形上升。